城市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而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安放这些“生命线”的家。
今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而日照市早在1999年,就已建成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北京路综合管廊,今年,建成更为复杂的上下双仓式地下管廊———淄博路地下综合管廊。
截至目前,日照市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30余公里。2016年,日照市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争创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结合道路建设改造,配套海滨五路等18.5公里综合管廊。
加大资金投入,管廊建设成效明显
日照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其作为加强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重点来抓。
早在1999年,日照市就建设完成了首条综合管廊———北京路综合管廊,长度达13公里。目前,北京路综合管廊已经安全运行16年,据了解,这也是全省首条地下综合管廊。
近几年,日照市又先后建设聊城路、东营路、黄海二路、泰安路、淄博路、中心商务区十号路、国际海洋城等综合管廊项目。
特别是国际海洋城综合管廊项目,是日照市已建成综合管廊项目中投资最大的综合管廊,全长9公里,设计为单仓和双仓两种形式,内部设置有电力、通信、给水、热力等管线,彻底解决了传统直埋管线因开挖、维修造成的“拉链路”问题。今年建成的淄博路道路及地下建设工程,是日照市迄今为止复杂程度最高的地上地下综合利用工程,全长1640米,总投资6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建设联络通道和综合管廊等,是集约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范例工程。
为破解综合管廊建设资金瓶颈制约,日照市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及资金。近日,省下达日照市综合管廊建设资金3.8亿元。
坚持规划引领,综合利用管廊空间
为做好管廊空间的规划设计,日照市专门编制《日照市主城区管线综合规划》,确定近远期城市专业管线建设目标,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及各类专业管线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指导依据。
在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实行综合管廊审图集体会商制度,充分听取各管线单位的意见建议,统筹考虑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讯、网络等各方面管线需求,明确综合管廊设计建设方案;对建有综合管廊的道路,要求各管线单位必须入廊,不得重复建设专业管沟;要求道路交付后5年内不得开挖敷设管线,因特殊情况需要开挖的,须经市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告,确保管廊建设满足中长期发展需求。
强化统筹协调,健全建设管理机制
市住建局作为全市地下管线建设主管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出台《日照市城市管线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新建、改建、扩建道路与综合管廊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监管。理顺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机制,明确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及运营责任单位。
市规划局负责规划审批,市住建局城建科负责施工建设,市公用事业局负责监督管理,市城投公司负责市场运营,确保了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落实,为推进综合管廊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加强运营管理,发挥管廊多元效益
综合管廊建设成本高,后期维护运行费用大。为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近年来,日照市坚持从实际出发,在重点路段建设单仓、双仓等综合地下管廊,在不配套综合管廊的次干道,预埋强弱电PVC管,保证供水、供热、燃气管线建设一步到位,有效降低建设成本。
为加强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市城投公司根据测算综合管廊建设成本、维护维修成本及管理费用,制定日照市地下管沟有偿使用收费标准并经市物价部门批复。收费项目包括入沟配合费、租赁费和管沟维护费。
此外,日照市还建立代维工作机制,通过招投标确定综合管廊代维单位,委托其对地下管廊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建立日常管理及事故抢修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整改,确保地下综合管廊安全运转。
2016年,儿子市将进一步加大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力度,积极争创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结合道路建设改造同步配套海滨五路等18.5公里综合管廊,到“十三五”末,全市争取建成地下综合管廊60公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