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杭州黑臭河道治理工作的收官之年,杭城准备消除41条黑臭河道,实现“城市河道基本无黑臭现象”的年度目标任务。
记者昨天从杭州市城管委河道监管中心获悉,目前,41条黑臭河道已全部通过治理验收,告别了黑臭现象。
41条河道治理后
沿线居民满意率达98.1%
还记得今年年初杭州市城管委公开“悬赏”黑臭河吗?
通过市民反映和城管队员巡逻,最终确定2015年消除黑臭河道41条,其中下城区3条,江干区11条,拱墅区8条,西湖区3条,滨江区3条,经济开发区1条,余杭区6条,萧山区6条。总计58.82公里。
确定这41条黑臭河道后,杭州市城管委河道监管中心对41条黑臭河道逐条进行现场踏勘,分析水质黑臭原因,探查污染源头,制定了黑臭治理的“一河一方案”。同时,在黑臭河道重要节点设置水质监测断面,每月监测水质,综合分析水质变化。
通过市、区河道管理部门上下联动,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态治理、引水配水、日常管养等多措并举,41条黑臭河道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污染物指标与治理前相比明显下降。
目前,41条黑臭河道已经全部通过治理验收,沿线居民满意率也从去年的97.9%提升至今年的98.1%。
将强化监测预警
做到出水口“零容忍”
治理好了黑臭河,还要预防黑臭现象“卷土重来”。
记者了解到,杭州河道监管中心将出台多项举措加强水质监测与排水口的监管,有效巩固黑臭河治理成效。
首先是强化监测预警。增加河道监测点位,重点加强出水口动态监管,确保查改问题“零容忍”;试点安装监控装置,有效查处破坏管网、私自乱排、乱堆乱扔等现象;出台有力举措,激励全民监督。
其次是强化日常管护。市场运作提高保洁效率,落实专业养护单位,定期对雨、污水泵站、管网、截污井进行检查、清疏,确保设施完好;对接落实泵站运行和管网养护主体,特别是对外围市政管网容量进行系统评估,全面掌握管网运行状况。
最后要强化治水机制。按照新《环境保护法》,通过摄录取证、警力控制、证据采集、水质检测等联合执法手段,严厉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同时,建立健全治水快速反应机制、巡查报告与处置机制,科学有效应对水质突变,严防已消除黑臭河道水质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