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湾,见证了前海迅速从一片滩涂到发展繁荣的历程,然而其本身存在的水污染问题,却一直是前海“难啃的骨头”。
前海发力建设“活力水城”
将打造排水深隧系统,推进水环境污染治理
前海湾,见证了前海迅速从一片滩涂到发展繁荣的历程,然而其本身存在的水污染问题,却一直是前海“难啃的骨头”。
桂庙渠、双界河、西乡河等明渠,将前海各片区相对隔开,缓缓流入前海湾。在前海管理局联合有关部门的整治下,这些河流相比于前海建设之初已经有所改善。然而,沿上游一路而下,河水大多还是呈乌绿色,时而散发出腥气。官方数据显示,每天流入前海湾的污水量不少,其中来自南山区的约8万立方米,来自宝安的2条河流则达到了15万立方米。加上一到汛期,地面各类垃圾混着雨水流入河道,纳污能力更是不堪重负。
前海规划的特色在于水,“活力水城”是前海规划最显着的形象,社会各界也对前海以“水”赋予城市滨水个性充满了期待。尽管如今的水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要彻底改善前海的水污染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前海湾,见证了前海迅速从一片滩涂到发展繁荣的历程,然而其本身存在的水污染问题,却一直是前海“难啃的骨头”。
多种因素造成前海的水污染问题
前海“水”的问题,跨越前海合作区、宝安片区和南山片区,涉及水务、环保、规划(海洋)等多个部门,是深圳市涉水问题最集中、关注度最高、挑战性最大的区域。
从地理位置上看,前海合作区地处前海湾流域下游,面积14.92平方公里,只占前海湾流域面积的21%,其水环境主要受前海湾流域上游79%面积的影响。
一些流经宝安片区、南山片区的河流,新旧城区共存,人口建筑密集,污染负荷高,同时分流改造尚未完成,沿线多个城中村及住宅小区污水的汇入,导致入湾水系以及湾区的水质极差。
另外,前海片区水质污染严重也和之前的历史定位有很大关系。在前海大开发、大建设之前,曾以“物流园”为发展目标,片区内集中了物流园、港湾码头、发电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受纳场及石材厂,加上深圳西部片区海洋滩涂较多的先天环境,导致了前海片区污染沉积多年。
水体交换能力较弱也是前海湾污染蓄积的原因。前海管理局资料显示,前海湾水片区最早五六天左右交换一次,大铲湾码头与沿江高速主体桥墩的相继建成,让该海域变成14天一个水循环。
前海湾,见证了前海迅速从一片滩涂到发展繁荣的历程,然而其本身存在的水污染问题,却一直是前海“难啃的骨头”。
生产污水全部处理后排放
随着自贸区关注度飙升,前海片区入驻企业越来越多,水环境污染成为发展的瓶颈。作为前海深港合作区的建设主管部门,前海管理局近年来相继在截污、清淤、加快水廊道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措施,尽管未能根本上解决前海水质问题,但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治理成果。
2014年,前海湾一期清淤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清淤面积1.24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完成后,前海湾无论潮涨潮落,都能见到一片宽广水域,湾区水动力得到提升。
前海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程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清淤二期工程也已启动,预计完成后近岸湾区水环境将得到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在消解上游污染源、沿河截污方面,前海组织建设了桂庙渠水系污水截污临时工程,通过在关口渠、郑宝坑渠和桂庙渠3条渠渠口设置总口截污闸,将上游南山片区旱季漏排污水进行收集,转输至南山污水处理厂处理。
前海片区正处在开发建设中,共同沟、污水管网等都未建成,为了保障目前片区所产生的污水不流入前海湾,前海还开展了一系列公用临时配套工程,通过建设临时污水管、设置临时污水泵站等方式,将污水排入现状截污系统中并进入南山污水厂进行处理。目前前海片区内产生的所有污水都是在经过处理后才排放进珠江口流域。
前海湾,见证了前海迅速从一片滩涂到发展繁荣的历程,然而其本身存在的水污染问题,却一直是前海“难啃的骨头”。
工程多变考验地下管道建设
前海地质复杂,工程繁多,排水系统的边界条件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前不久,前海正在建设中的永久性污水主干管就遇到了一个难题。
根据规划,前海所有污水最终进入南山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但因整个前海合作区规划建设了3条水廊道,导致桂湾片区的污水排至位于前湾片区的南山污水处理厂时,污水主干管必须穿越水廊道2次,且与地铁9号线工程存在交叉。
桂湾片区是前海自贸片区正在重点推进的先导区,目前,地铁前海车辆段上盖物业、卓越、华润等项目已经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自前海新城建设大会战打响后,前海管理局会同前海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加快推进了桂湾及前湾北片区污水主干管方案的规划调整。
新的工程方案取消了原有污水泵站的建设,污水干管拟敷设于企业公馆西支路,并协调地铁9号线高程调整,节省前海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约5000万元。
前海湾,见证了前海迅速从一片滩涂到发展繁荣的历程,然而其本身存在的水污染问题,却一直是前海“难啃的骨头”。
排水深隧系统将彻底“正本清源”
根据2013年公布的《前海合作区水系统专项规划》,流域水环境建设项目近30项,安排资金近130亿元,主要包括水廊道、排涝泵站、海堤及水污染治理等工程。从目标上看,前海之水将“漫”入新城,创造出“一湖一岛一水幕”的格局。在滨海岸线公园沿线,会设置游船停靠站和码头设施。
前海提出在大铲湾港根部开口,并建立双向泵。去年3月,深圳市水务局会同前海管理局共同编制的《前海-南山排水深隧系统工程项目建议书》顺利通过了专家技术审查。
据了解,前海-南山排水深隧系统工程将从月亮湾大道西侧起,打造一条深度为6.2米,长度约4.1千米的深层隧道,将可实现南山片区进入前海的漏排污水的全截流。目前工程已完成可研性报告,有望在2018年底具备通水条件。
此外,记者了解到,前海到宝安的排水深隧系统也在筹备规划之中。未来,宝安、南山片区的污水有望全部进入排水深隧系统,前海湾污染的“正本清源”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