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协委员姜胜年。
【同期声】“当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通过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背景】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建设一批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投入运营,并从统筹规划、有序建设、严格管理和支持政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十项具体措施。
就湘潭而言,加强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具有现实紧迫性。我市原来的建设方式以直埋为主,造成了地下管线的错综复杂,不利于地下空间的价值发挥,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凌空架设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管理形式也是分散维护、分散管理,带来各自为政、责任不明、效率低下等弊端,与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极不适应。因此,有必要对管线建设与管理的传统模式进行改革,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则是符合时宜的最佳选择。
根据市政府规划编制审批意见,目前,市住建局正在编制综合管廊整体规划,城发集团正在根据编制草案申请成立湘潭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理公司,新开工的西二环2.46公里编制设计方案也正在进行中。
【建议】目前在我市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大幅度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和城市的品位,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真正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并提振各类投资主体的信心,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多重效益。在此,建议将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列入湘潭市“十三五”规划和政府重点民生工程,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亮点】推进宜居湘潭、特色湘潭规划,重点抓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规划、桥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乡村规划等的编制,完成轨道交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规划编制。
——《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