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代表实地察看绿色屋顶示范点。
越秀区人大建设联组代表到建设街集中视察并拟在区两会期间提出议案——
1月5日,越秀区人大建设联组代表到建设街开展集中视察,听取了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专家对建设街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介绍。
信息时报记者 张玉琴
通讯员 曾晓蕙
本版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专家:可为其他老城区提供借鉴示范
在1月5日的集中视察活动中,广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专家对建设街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海绵城市的含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技术措施等。
据了解,所谓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由城市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EM)可见,建设街区域内中间高四周低,最高点在较场北路至黄华路一带的省物资集团和省公安厅,最低点位于建设五马路(宜安广场西南角)、建设二马路(南国酒店门前)及建设大马路(省委党校门前)、小北路(东濠涌箱涵周边)。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后,建设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实现75%,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环境,提升城市功能。
专家认为,建设街地处广州老城中心区,城市化水平高,排水条件较好,选取建设街作为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将为其他区域特别是已建保留的老城区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代表:方案要充分考虑街道实际和居民意见
根据建设街现状条件和海绵工程特点,方案提出近期拟实施建设六马路、建设横马路、建设三马路以及东风路区域作为示范,总面积约4公顷,远期完成整个建设街的海绵城市建设。
在视察活动中,建设联组人大代表对方案细节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如有人大代表提出,施工方案要充分考虑老城区的实际情况,如老城区道路狭窄,路边植草沟对居民交通出行影响大,建议考虑其他方式。也有代表提出,选取试点时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意见,如老旧居民楼宇加装绿色屋顶存在漏水隐患,雨水桶可能会对附近居民采光造成影响等,施工时要尽量避免,并做好对群众的解释。
此外,还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完善运行方案,明确各方权责,确保海绵城市各项设施能够真正发挥作用,高效、长效运行。同时建议海绵城市建设要立法,对新建小区按照海绵城市规范进行建设,高效、长效运行。据悉,代表将进一步与专家协商完善方案,并在越秀区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作为议案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