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在环保部举办的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会上,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表示,环保“十三五”规划的全称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目前,这一规划已经形成了初稿。
吴舜泽表示,环保“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打好太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坚持质量核心、系统施治,坚持空间管控、分类防治,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法治,坚持履职尽责、社会共治,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据吴舜泽介绍,环保“十三五”规划核心在于要充分反映绿色发展的要求。《规划》强化环境宏观政策调控,坚持预防优先,将生态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前端延伸,着力推动构建节约环保的国民经济体系。以绿色消费倒逼绿色生产革命,做大绿色发展的“环境红利”,解决环保工作长期以来被动、滞后的问题。
在大气方面突出分区域、分阶段,“十三五”期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SO2、C0全部达标,力争用三个五年左右时间推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依次达标。
在水方面突出分流域治理,针对七大流分别提出针对性目标和措施,对355个控制单元提出改善要求。
在土壤方面突出分级分类防治,针对京津冀、东北、珠三角、长株潭和西南五个片区提出指导性要求。
在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改革方面,以环保督察巡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离任审计、损害责任追究等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以排污许可、环境司法、损害赔偿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
同时,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实行垂直管理制度,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等。
此外,环保“十三五”规划突出环境空间分级管控,把握底线要求,提出红线要求,明确上限要求,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发展必绿色与绿色即发展两个层面设计部署,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
吴舜泽表示,环保‘十三五’规划强调任务要“硬”要“实”,除工程外,指标强调可监测、可分解、可统计、可评估、可考核;质量改善要求清单式落地;任务分省市、分年份。
吴舜泽说:“我们认为,‘十三五’期间,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是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既是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窗口期、转折期,也是攻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