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日前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多项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就是这些措施中的重要一项。根据计划,中国将从今年四季度新增的1000亿元人民币中央投资中,拿出120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今后三年,从各方面筹集的环保建设资金将达到1万亿元以上。有关人士指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除了可以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外,还可以推进中国的节能减排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些天,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武汉市的二郎庙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该厂施工负责人张兰田先生介绍说,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不但可以使武汉市的污水处理率提高4.7%左右,还将拉动人员就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张兰田说:“干这个工程,今年可以提供400个工作岗位。高峰期达到7、8百个工作岗位。”
不仅仅是在武汉,目前中国各地都在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例如,正在进行灾后重建的四川省,计划用两年时间投资1380亿元人民币用于城乡环境建设和生态改善,建设项目总计达3800多个。
伴随着各地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开展,环保企业开始从中受益。作为中国水务行业龙头企业的首创股份公司,仅一个月就签下了7个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订单。该公司副总经理郭鹏先生介绍说:“从国家对环保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大以来,像这样的项目(订单),我们已经签约很多。下一步,我们将在湖南投102个污水处理厂,政府投资将作为引导资金投入60个亿,这样(对)我们收益的增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按照中国2006年至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到2010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要减少10%。中国政府因此逐年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而在今年第四季度新增加的资金中,又有85亿元人民币将用在节能环保领域。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规划司投资处副处长房志先生详细介绍了这部分资金的用途:“其中50亿元人民币用于城市污水垃圾和配套管网的建设,10亿元人民币用于重点流域的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配套管网的建设,另外25亿元人民币用于十大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工业污染治理。”
在生态建设方面,中国将积极推进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包括长江、黄河源头等重要地区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以及为了防沙治沙而建设的防护林工程等等。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先生表示,当前,中国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促进节能减排、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也是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措施。周生贤说:“现在看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应当把发展环保产业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节能、节水、节材、污染治理等新型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着重改善环境民生,要制定和完善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战略、政策和标准体系,推动创新体系的建设,提升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多元的产业投资环境,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中国环保产业从业企业达3万多家,年产值7000多亿元,社会资本和外国资本在环保投资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中国政府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也将对社会资金的投向起到引领作用。(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