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明确治理目标。2020年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并打造出“水清、岸绿、景美、灯亮、自然、群众满意”的宜居城市环境。
二是明确治理内容。城市建成区12个黑臭水体(重度9个,轻度3个),黑臭面积共计约144万m2,河长达48.7公里。整治工作坚持“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技术原则,通过截污纳管、清淤疏浚、岸线整治、活水循环、再生水补水、绿化、亮化等手段, 采取PPP模式进行第三方治理。
三是强化治理举措。组织对城区环境、污染源进行调研,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路线,编制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方案并经市政府研究通过。对咨询机构进行招标,土地预审、规划选址、环评、能评等前期工作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
四是强化信息沟通。积极向住建部和省住建厅汇报,拟将宿州市申报为国家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同时优化项目可研编制工作,力争列入住建部PPP项目库。按季度将黑臭水体整治情况上报省住建厅、省环保厅、水利厅,接受公众及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