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政府办公室就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印发相关实施意见。在“十三五”期间,烟台市将建成40公里以上的地下综合管廊。烟台还提出,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要根据功能要求,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有什么用
——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
生活在城市里,几乎每个市民都遇到过同样的困扰:为何道路隔三差五就要“开膛破肚”,今天修管道,明天铺线缆……对这些抱怨,施工方给的解释基本都差不多:管网有了问题要维修,管线容量扩大要更新,这些管线都是直接埋在地下的,根据需要随路而定,只能挖路解决。
随着烟台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日趋增长,地下管网长度(不包括封闭管理的住宅小区)从2000年的不足5000公里增加到现在的近9000公里,各种管线涉及到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人防、工业、军事等20多个产权单位,而任何一种管线检修或改造都需要破开路面,于是马路反复地被挖开、回填,造成一道道“马路拉链”。
而综合管廊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避免“马路拉链”的出现,减少对市容、交通产生严重影响。有了管廊的路段,路面上不会有各种电缆,现在路面常见的各种窨井盖也会大量减少。
什么是综合管廊
——它像一个地下隧道,专走各种管线
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并通过设置专门的投料口、通风口、检修口和监测系统保证其正常运营的构筑物。
“它就像一个地下隧道,专门走各种管线,如遇管线检修或维护,人可直接从最近的井口进到管廊内部作业,无需破坏路面。”记者咨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从时间安排上,本月底前完成市区专项规划编制,年底前完成各县级市专项规划编制。
同步研究确定近期建设项目,建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库,2016年10月底前制定2016-2020年项目滚动规划,每年年底前确定下年度建设计划。项目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应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时序、入廊管线种类、管廊断面形式、投资总额等内容。
综合管廊建在哪儿
——主要新区建设和老城区道路改扩建
按照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标准地下综合管廊长度40公里以上,其中芝罘区、莱山区分别建成3.5公里以上,福山区、牟平区、烟台开发区、高新区、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蓬莱市、莱阳市、海阳市、栖霞市分别建成3公里以上,长岛县因地制宜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
到“十三五”末,全市城市道路配建地下综合管廊的比例显着提高,反复开挖路面的“马路拉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切实提高。
综合管廊建在哪儿?主要是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应根据功能需求,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建成后咋收益?
——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
也许有人问,新建综合管廊的成本是不是要比随时修随时挖高得多?
对此,方案指出,在筹资方面,将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积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科学合理引入社会资本。
业内人士表示,待我市地下综合管廊建成投入运营后,从经济方面来看,可以降低管线更新和维修成本,节约路面开挖和修复费用等;从社会效益来分析,可以节约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市生活品质。
按照要求,已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区域内的所有管线必须入廊,不得再另行安排管廊以外的管线位置。既有管线应根据实际需要逐步迁移至地下综合管廊,新建管线应按专项规划要求敷设于管廊内。
此外,我市还将完善入廊收费机制。入廊管线权属单位应向综合管廊维护管理单位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合理分摊综合管廊的建设运营维护费用。本着透明合理、遵循市场规律的原则,统筹考虑建设和运营、成本和收益的关系,2016年年底前出台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收费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