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重点项目建设对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城市转型升级,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开展比质量、比安全、比进度、看实效的“三比一看”和“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在全市上下合力营造建设建筑行业良好精神风貌,我市各建设监理单位也积极响应,涌现不少先进典型。今日起,本报联合市建设监理协会推出“关注建设监理行业”系列报道,向读者呈现我市监理行业在重点项目、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的突出作用、展现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近日,《厦门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获市政府批准通过,为下一阶段我市建设海绵城市勾勒出发展目标、制定行动指南。而这仅是我市在推进海绵城市进程中在规划领域的一次探索,为了让海绵城市建设有规可依、有法可循,我市在今年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办法,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一批“海绵体”项目正在全市铺开。
这些“看得见”的成果背后,离不开各方力量“看不见”的支持。作为其中一股中坚力量,我市建设监理行业成员利用其专业基础,发挥“智力优势”,为我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制定相关法规标准、承担监理工作不遗余力。
我市海绵城市建设
有了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市海绵办和建设局需要编制一系列相关海绵城市设计、施工、材料的规范,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市建设监理协会会长单位厦门兴海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接到《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后简称《标准》)的编制任务时,困扰他们的不仅是编制要求时间紧,还因为海绵城市作为近几年的一个新理念,在全国范围尚未有相对完整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开展标准编制工作可以说是毫无模板可供借鉴。
为确保《标准》编写的完整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市建设监理协会会长缪存旭担任主编,率兴海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公司骨干总监组成编制团队,加班加点开始编制工作。期间,编写组人员发挥其专业性,对《标准》内容逐字逐句推敲,咬文嚼字,力求表达效果的精准性。更重要的是,编制小组为了将《标准》契合我市海绵城市发展规划及施工管理现状水平,还组织人员多次下工地、看项目,认真总结吸收海沧霞阳小学、翔安洋唐保障房海绵城市配套设施等已完工工程的经验,克服了编制过程中参考资料有限等诸多困难。《标准》初稿完成后,还组织各参编单位和厦门市市政建设的专家进行多次交流和探讨,采纳了38条修改意见,并利用2015年底在厦门市召开全国海绵城市建设交流会的难得机会,就《标准》编写相关问题同各地有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充分交流。
此次《标准》历经多稿修改编制完成后,市海绵办和建设局组织了专家评审,福建省住建厅也派出专家参加评审。《标准》囊括了“4大用地类型、5大技术类型、27项单项设施”,最大程度满足了施工及质量验收需要,已于今年3月通过评审并最终由市建设局权威发布。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标准》为今后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和规范依据,非常及时,十分必要。”
事实上,我市建设监理协会并非第一次主编类似的规范性、专业性文件。缪存旭告诉记者,近几年,市监理协会作为主编单位编写了福建省监理行业培训教材《建设工程监理实务》、《总监理工程师工作理论与实务》等系列行业培训资料,协会会员单位还作为参编单位参与编写《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市政工程安全手册》、《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工程专监、监理员培训教材》等行业教材或规程,其中不少都是省级标准化文件。
海绵城市项目建设
我市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
不过,编制专业规范只是“业余活动”,承担监理工作,才是市建设监理协会下诸多成员单位的“老本行”。在助力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我市监理单位也在项目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建设监理协会成员单位厦门海投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和兴海湾工程管理公司等单位,分别承担了马銮湾试点片区和翔安试点片区等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相关负责人坦言,由于对海绵城市建设没有经验,前期工作进展可以用艰难来形容。“项目工程质量如何达标,如何规范施工,几乎全都无依据可循。”为此,有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监理人员不断从“实战”中找经验,同时对照国内外海绵城市的优秀工程,学习可借鉴、可延续的方法,摸索出了一条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新路”。在马銮湾试点片区2015年-2017年海绵城市三年规划的128个项目中,去年海投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已完成了47个项目的监理工作;在翔安试点片区等地区,兴海湾工程管理公司也完成了诸如下塘尾湿地公园、翔安西路、翔安新城纵二路、香山郊野公园三期等多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监理任务,还配合厦门岛内公共自行车系统工程,完成了岛内部分路段的海绵化改造。
更值得一提的是,完成的项目当中,新阳小学、新阳医院、新景路南段等海绵城市项目多次作为我市和其他城市的经验交流项目,成为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闪亮“名片”,为我市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总结了许多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