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得见黑、闻得到臭”,城市黑臭水体往往是周边居民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应该如何治理?记者近日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是个系统工程,难度较大,是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引入长效机制。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冯玉杰7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是多样的,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比较多,整治也是很复杂的事情。很多地方的水体整治还存在周期性反复问题,如果治理工程不到位,治理后的水体很快又会恢复到黑臭状况,因此,整治效果评估不是仅仅看工程完工后这段时间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看其持续性的效果,看其受不同环境条件影响之后的效果。让群众满意、市民满意也并不只是说暂时性地“看不到黑、闻不到臭”,需要可持续地使水质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黑臭水体的消除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将治理黑臭水体作为整个社会问题来看待,而不仅仅是单个的河道问题。”冯玉杰表示,从恢复水生态的基础出发,采用生态工程的技术,从污染物治理、河流水体、护岸护堤入手,同时也要引导市民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建立起围绕水体的生态社区。
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教高吴小明告诉记者,深圳市水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问题,需要树立长期治理的技术思路。
也有专家认为,目前资金是我国黑臭水体治理的一大瓶颈,为了提高社会资本投入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宽水污染防治项目融资渠道,国家现在推行PPP模式,在当前水污染防治项目投资回报率普遍偏低的大环境下,这个模式有利于调动社会投资进入水污染防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