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郑为文莅临我市,实地调研指导我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民生优先,因地制宜高效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积极探索江南海绵城市建设新路子,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打造样板、作出示范。省政府法制办主任谢茂林、省住建厅副厅长吴昌平随同调研。市委书记李小豹,市委副书记李江河,副市长夏兴,副市长、公安局长袁志坚陪同。
当天上午,郑为文一行先后来到田中湿地公园、市建设局、金螺峰、市国税局、万龙湾内涝点、玉湖公园、319国道等地的海绵技术提升改造项目现场,实地查看透水砖铺装、地下蓄水模块设置、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建设情况,详细了解海绵改造方案、雨水综合利用和有关材料的耐用程度等情况,并现场测试改造后地面的雨水渗漏情况。在市建设局、市国税局海绵技术提升改造项目现场,郑为文来到一处雨水收集池旁,仔细观看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剖面图,并了解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郑为文连连称赞,要求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用更加形象和直观的形式,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优化改造方案,通过海绵化改造切实改善小区环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变化。在田中湿地公园、玉湖公园、319国道、万龙湾内涝点项目现场,郑为文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切实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调研指导中,郑为文充分肯定我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取得的积极进展和进行的积极探索。他指出,建设海绵城市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萍乡市要抓住海绵城市建设这个契机,准确把握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事求是,敢于创新,敢于担当,坚持问题导向、民生优先,高效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积极探索江南海绵城市建设新路子,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作出示范。要在海绵城市建设模式、融资模式、标准制定、施工工艺、建筑用材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总结经验,提供技术服务。
郑为文要求,萍乡市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中,要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要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相关规划,完善技术标准规范,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切实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和防灾减灾能力。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