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渚湖碧波荡漾、古运河碧水流长、新开河岸绿景美……今年以来,柯桥城区的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提升。据监测,今年6月,柯桥街道绝大多数河道水质达到Ⅳ类水以上,多个点位出现Ⅱ类水。那么柯桥街道河道水质是如何得到提升的?在治水中采取了哪些办法?日前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持续清淤换来碧水泱泱
前两天,记者在地处柯北新城东面的裕民路虾路江跨河大桥上看到,大桥南边,宽阔的虾路江已露出河床,几台抽水泵正在抽水。“梅雨期一结束,虾路江清淤就开始了。”一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虾路江以前是田园河,现在两岸建起了楼盘,河道已有30多年未清了,河床淤积有近2米。清过淤后,河道会更清更美。
“清淤已成为进一步提升河道水质的重要手段。”柯桥街道分管治水工作的负责人娄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柯桥街道的大部分河道都进行了清淤,列入今年河道清淤计划的项目共有4个、总清淤量15.7万立方米。其中马山闸西江与瓜渚湖百步桥的交接处段长802米、清淤总量4.8万立方米。这段河道因河宽等原因长期未能清淤,今年被列入其中。以后街道每年将以5-10万立方米的速度推进河道清淤。
综合治理让“黑臭河”变成景观河
经过前段时间对昔日有名的“黑臭河”——古溇河边的小餐饮进行整治后,街道还将拆除河边的废弃管道,并整理和补植绿化树木。“我们将继续巩固成果,提升河道环境,做到还岸于民。”娄盛告诉记者。
2014年初,柯桥街道有5条“黑臭河”,即古溇河、后梅横河、黄社溇直江兴越西区段、前巷横江和诸家溇。这几年,街道采取截污堵源、河道疏浚、植绿美化、翻水活水等多种手段,使这些“黑臭河”得到彻底整治,兴越西区段、后梅横江、诸家溇都成了水清、岸绿、景美的小河。今年街道对这些河道的环境实行河长制长效管理和综合整治,进一步巩固提升治水成果,目标是要让每一条河道成为市民可以亲水休闲的景观河道。
“河长助理”长效管理显身手
陈玉磊是街道综治办副主任,也是瓜渚湖的3位镇级河长之一。这几天,他正在为整治瓜渚湖水上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而忙碌。
像陈玉磊一样,柯桥街道23条河道都有一位镇级河长,协调解决河道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娄盛告诉记者,街道每一条河(湖)一般配备3个镇级河长,按照行政级别,可以分成一级二级和三级,其中“二级河长”由街道中层干部担任,他们相当于“一级河长”的“助理”,在管理巡查河道时,能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在巡查河道时,能够按照“每七天一巡查”等要求进行。当发生“三河”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报告处理并协调解决,这已成为柯桥街道实行河道长效化、常态化管理的一大特色。据统计,今年以来,该街道由“河长助理”协调处置的河道问题达3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