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心城区居民小区二次供水水质问题引关注。26日召开的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城市供水条例》和《广州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广州市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执法检查组副组长侯永铨通报,通过这次检查,执法检查组认为,广州市实施《城市供水条例》和《广州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取得的成效较为明显,但供水用水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全市供水一张网格局尚未形成、二次供水水质检测和水池清洗未实现全覆盖等。
广州市供水系统分为6大供水区域,中心城区(越秀、海珠、荔湾、天河、黄埔、白云)、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供水区域。其中,中心城区由市自来水公司供水,其他五区和白云区北部地区分别由其他41间水厂供水。目前,初步形成中心城区与花都、番禺、增城以及番禺与南沙供水区域的管网连通,与从化区的水厂尚未实现连网,不利于供水安全和水资源优化利用。
谈及二次供水问题,《城市供水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确保城市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广州市供水用水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供水企业应当负责用户共用用水设施的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确保二次供水的水质。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的监管,并对二次供水水质进行定期抽检。”对水池清洗和水质检测制度均作出了明确要求。
侯永铨介绍,目前,广州市自来水水质检测有三种途径,一是市自来水公司通过招投标,委托清洗单位按合同约定范围内的水池进行每6个月不少于一次的清洗消毒,清洗后采水样送市二次供水技术咨询服务中心进行水质检验。投标人在水池清洗后3个月采集一次水样送检,水质不符合标准的,要再次组织清洗和送检直至合格为止;二是市水质监测中心在全市中心城区设190个监测点,每个月进行取样检测;三是市疾控中心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出厂水、管网水和二次供水检测进行监测。
“应该说,以上水质检测和水池清洗制度是较为完善的,对用户终端二次供水水质起到了较好的监管作用,但实施范围仅限于中心六区,非中心六区除番禺外,花都、南沙、从化、增城均未纳入自来水公司水池统一清洗和水质检测范畴内。”侯永铨说。
对此,执法检查组建议,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管职责,严格贯彻实施法规规定,尽快将非中心城区居民小区二次供水水池纳入自来水公司统一清洗范畴,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同时,目前广州市水质检测主要是取样送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水质安全直接涉及到公共安全,要改善供水检测技术,建立自动化的水质监测平台,实现对监测点水质实时、动态、连续监控,保障居民供水安全,并及时将实时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