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发布《2016年山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监测结果显示,与上年相比,我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较去年有所改善,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减少326平方公里。
2016年,全省海洋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上粮仓”等重点任务,认真履行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开展了海洋环境状况监测、海洋生态状况监测、入海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海洋功能区监管性监测、海洋生态环境风险监测和专项监测等六大类28项工作,全省布设监测站位1065个,获取各类监测数据33万余组,并依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监测结果进行了评价。
近年来,我省始终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海洋事业发展各方面,着力建立完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不断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支撑能力和基础保障工作,为推动全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全省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3月、5月、8月和10月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143313平方公里、146850平方公里、149144平方公里和148 036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海域面积的89.9%、92.1%、93.5%和92.8%;与上年相比,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较去年有所改善,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减少326平方公里。
全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基本稳定,但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状态。全省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总体较好。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主要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全省15个重点海水浴场和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适宜游泳或其它休闲活动的天数与上年相当;15个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等级均为“优良”,能够满足养殖活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