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看海是很多人对大雨后的城市生活的自嘲,位于长江沿岸的池州,也曾饱受水灾的困扰。为了减少降雨对市民生活的影响,池州开始打造海绵城市,并成功入围了全国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位于长江沿岸的池州,对防治水灾的需求尤其迫切。在以前,下大雨后,池州有时候不仅小区积水,甚至城市交通也被阻断。为此,池州开始打造海绵城市。去年,财政部等公布了首批16 个国家级“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池州市成功入围。据了解,池州选取部分中心城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示范区覆盖池州市主要建成区(老城区)和典型新城区(天堂湖新区)。池州市专门编制了3 年实施计划,计划建设水生态水安全系统等5 大类117 个项目。到2017 年,示范区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将达30 年一遇,城市防洪标准达100 年一遇,基本建成现代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和海绵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将池州打造成全国中小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据介绍,池州市天然拥有丰富的水系,城市内河管道复杂,平天湖、天堂湖、月亮湖和秋浦河、白洋河、清溪河所构成的“三湖三河”六块“大海绵”,也为池州市打造“海绵城市”提供了充足的自然优势,方便在降雨的时候充分将雨水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