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4个多月的建设,宝鸡首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全长1.8公里的虢镇南环路综合管廊项目于8月28日顺利完工。今后,这条道路两侧如果需要进行水电气、通信管网等的铺设或检修,都不用挖开道路,有效地解决了“一设管道就挖路”的城市建设诟病。
实时监控管廊内情况
据悉,地下综合管廊就像一条地下隧道,专门走各种管线。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供水、供热等将全部集纳于其中。”各管线在地下共处一廊,出现问题直接管廊检修,不需对城市道路重复开挖。
8月27日上午,在陈仓区南环路,南半幅宽阔的马路两旁,施工人员正在清理建筑垃圾,绿化人员也忙着在路旁栽种绿植。如果不经介绍,很难想象地下还绵延着1.8公里长的地下管廊工程。“
当日,华商报记者通过路面的检查井下到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看到,管廊内部全部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管廊的宽度可以容纳一辆家用汽车通行绰绰有余,部分工人在进行最后的底层的硬化工作。一位施工人员表示,后期管廊壁两侧安装支架,届时水电气、通信等各种管线将逐步上墙,中水管道等将平铺在管廊地面,这时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综合管廊。
宝鸡市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处工程建设科副科长侯广智介绍,该项目是宝鸡市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全市综合管廊建设试点项目。该工程西起虢镇西环路,沿南环路向东止于水莲路,管廊位于南环路南半幅车行道以下。全长1.8公里,宽3.4米,高3.6米,为单仓式结构。1.8公里综合管廊主体造价7000万元,后期陆续还要安装管消防系统、通风系统、排水排风系统、供电照明系统和与报警系统。同时管廊内安装有监控设施,实时监控管廊内情况,将全面提升地下综合管廊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管理水平。
将逐步在市区道路实施
侯广智介绍,南环路属于流沙地质,因此在道路开挖后大面积的喷浆支护,在市政工程项目中尚属首次应用。由于管廊内还未安装通风设施,高温和暴雨不时考验着建设工人们。在管廊建设期间,工程项目人员协调施工环境,解决技术难题,为工程的顺利提供了必要支持。
宝鸡市住建局副局长王宗焕介绍,以往城市地下管线有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等十余种,建设投资分属于不同主体,各自为政地被敷设在道路的浅层地下,在扩容、增容、维护时,就需要不断开挖马路,给市民及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这次试点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就是把所有的管线都纳入到一个“腔体”内,这样既解决了市政工程对道路重复开挖,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同时减少道路的杆桩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不美观的问题,使得管线使用周期的延长,极大地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今后,全市还将在新建的城市主干道和部分道路改造中逐步实施综合管廊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