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环黔春大道施工泥渣大量排入市西河支流。
南明河上,有这样一群巡河员。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沿着南明河和各条支流巡河,发现企业偷排和生活污染就及时制止或者上报。可以说,他们是贵阳母亲河的“守卫者”。
“行走南明河——编织美丽的项链”系列报道相继展示了南明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开展以来取得的显着成效。不过,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对一中桥以下的水质情况并不满意。
9月13日,报道小组同市西河巡河员黄彩宏一道,来到一中桥,溯源而上,揭开水质下降的原因——市西河河水的汇入造成的。由于市西河沿线存在多个施工项目及居民污水直排入河的情况,市西河水质情况并不理想。
南明河水质下降原因基本来自市西河
9月13日9时,黄彩宏站在南明河一中桥上,指着桥下的河水说:“南明河水,在此水质下降。”
记者看到,该处是市西河同南明河的交汇口。至此开始,河水呈现出“阴阳河”的趋势,半江清澈,半江浑浊。近都司路一侧水质浑浊,无法辨清水中情况;而靠筑城广场一侧则清澈见底。
据黄彩宏介绍,“阴阳河”一直持续到冠洲桥后的大湾荡,才会因弯道阻拦,泥沙堆积沉降消失。
“主城区南明河水质下降,原因基本来自市西河。”今年1月,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指挥部便已在南明河沿岸设立公告牌,告知市民水质下降的原因,“但可能宣传力度不够,不少市民并不清楚其中原委。”
市西河上游多处工地泥沙直接排入河道
作为市西河巡河员,黄彩宏每天从一中桥处出发,沿河而上,每天行走20公里,检测市西河水质情况,排查沿岸偷排漏排污水现象。9月13日,记者随其来到市西河第一个污染源——市西路改造路段。
在浣纱桥至金锁桥两公里的改造路段,伴随工人紧张作业的,还有大量施工渣土和建筑垃圾被直接排入河道。据统计,目前,市西路改造工程,每天会将10立方米的泥沙排入市西河。这些泥沙可以装满一辆10吨运输量卡车的货箱。
河道沿线墙砖铺设及新桥建设是泥沙产生的主要原因。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均为开放式,并未对作业产生的泥沙进行收集和处理。不过,市西路改造工程中河道改造项目,将会在本月底结束。届时,市西河中的泥沙量将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
向上游进发,在市西河支流的黔春大沟等地,记者发现,1.5环、渝黔铁路等项目施工地,同样也为市西河带来了大量泥沙。
对此,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指挥部解释,因施工造成的水质浑浊,会在施工结束后恢复。经过围堰式清淤,泥沙不会对南明河造成持续性影响。
市西河上游支流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
令巡河人员真正头痛的,是中坝大沟、改茶大沟等市西河支流中存在的污水偷排直排现象。黄彩宏每天为协调污染问题要打无数个电话,“打到后来别人都不接,但是也要接着打。”
在三桥中坝路大沟,记者看到沟内的乳白色河水不断向市西河中注入。而乳白色的污水则来自于大沟内原本用于排放雨水的下水孔。“污水的颜色,是典型的居民生活污水。”黄彩宏说,早在半年前巡查时,他便发现了这个问题,但由于巡河人员并不具备执法权,只能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由于雨水管和污水管均埋在地下,想查明是哪家房开商、在何地私自接通两管,难度较大。”
改茶片区村落深处,一条明沟沿着山坡而下,周围是居民倾倒的生活垃圾,还没有走近就能闻到臭味。“这条沟最终汇入南明河,沿岸都是居民区,很多居民就把生活垃圾直接倒里面。最近,我们一直在和附近的居委会协商如何处理此事。”
对此,黄彩宏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同巡河人员的合作力度,共同整治居民污水和企业污水偷排直排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