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水泥堆砌起来的城市,看似坚不可摧,实际上很难“接地气”。每年雨季时,全国各地逢雨看海的场景屡见不鲜。秀山城区虽然经过几年的改造,排水系统已日渐完善,逢雨看海越来越少。这些水白白流掉着实可惜,如果能存储起来,在干旱时节加以利用,岂不美哉?符合这一构思的“海绵城市”出炉。

图为:渝秀大道西段效果图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图为:滨河西路效果图
秀山县城于2015年12月成功申报成为市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试点区域面积为6.4平方公里,试点建设工作由县城乡建委牵头,县财政局、县水务局等相关单位配合,坚持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基本原则,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工程建设过程中,本次改造充分道路、植被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效缓解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内涝事件。
目前我县2016年规划实施改造的13个项目中,其中的滨河西路、育才中学,渝秀大道西段已进场施工,希望我秀山市民能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