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党代会对“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作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中在“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好无锡的绿水青山”中,要求“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扎实开展新一轮太湖治理和城乡河道综合整治”,这一部署非常引人关注。访谈现场,嘉宾就新一轮太湖治理和城乡河道综合整治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治太工程提升生态环境
参与首轮治太工程的顾岗代表,对太湖治理颇有感触。“应该说这几年无锡在太湖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他介绍,检验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关键就是太湖水质改善了没有,河道水质改善了没有。近几年来,通过治太工程,无锡做到了双水源供水,排污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加强,全市污水管网达到了8500公里以上,“无锡的路有多长,无锡的污水管网就有多长。”
“但是,太湖的水质还很不稳定,总磷、总氮两大指标居高不下,而且整个流域水质改善不大,太湖水质进一步改善难度就非常大了。”据顾岗介绍,整个太湖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快,总磷、总氮污染物的排放指标,远高于环境容量的2.5倍和3.3倍,“我们觉得太湖治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持续加大治理的力度,才有可能保持我们原来的成果,使太湖水质进一步得到改善。”精准治太有了“水质考核”办法
“新一轮的太湖治理首先是要关注重点的指标,就是总氮总磷下降。”顾岗说,市太湖办通过分析,认为总氮总磷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畜禽养殖、生物和一些工业,所以这次治理太湖提出了“1+4”的方案。“1”是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化太湖治理的指导性的意见,“4”是工业污染、畜禽养殖场、排水达标区和河道的综合整治。“我们计划通过3年的努力使161条河道的三类水比例达到70%以上。”顾岗说,今年我们已经启动了64条河道的整治工作,并且将河道综合整治的目标纳入属地管理,对地方进行“水质考核”。最近,市政府已出台了这次河道综合整治的考核办法,百分考核中40分就是水质的改善。
精准治太,还要关注如何淘汰一些高污染、高水耗、高能耗的企业,来提升整个产业结构。与此同时,顾岗认为还要关注重点的地区——太湖的上游。“只有这几个方面一起努力,污染物减少入湖,太湖的生态环境才能够进一步改善,蓝藻爆发的隐患才能够进一步消除。”摸清“黑臭河道”的整治路径
吴燕敏说,无锡是水网地区,“黑臭河道”比较多,到现在为止,初步排查出38条“黑臭河道”。到目前为止,基本上确定了控源截污、内源清理、调水引流等方法来治理河道。
目前的治水“武器”第一个是控源截污,消除岸上的污染对河道的影响,包括污水的处理;第二个是河道的清淤;第三个是利用一些生态的手段,来使河道恢复生态的功能;第四个是调水引流。另外,还有美化绿化。
38条“黑臭河道”的整治路径基本弄清楚,到目前为止,作为“试验河道”的芦村河已基本治理成功。今年计划还有5条河道整治工程,已全部招投标结束,11月开工,到年底前结束。明年计划整治8条河道。
倡导市民参与长效管理
“黑臭河道”治理容易巩固难,怎样取得长效?吴燕敏说,“河道整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沟通水系,也就是让水质不是死水,今年6条河道治理都是采取这样的方式。”
同时,他们加强了污染源的长效管理。比如,阳台上放个洗衣机,有可能成为污染太湖的源头。吴燕敏解释说,阳台接的是雨水管,直接排到河道里。为此,市政园林局与社居委一起,用招投标的办法,将阳台排水接上污水管网,防止生活用水污染河道。
顾岗认为,河道治理牵扯到千家万户,政府和市民都要积极参与和珍惜,每家每户每个人规范自己的排水行为,河道整治才有可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