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昆明将多种方式并行,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
常见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手段包括下渗及贮存两大类,雨水资源化可用于入渗回补地下水、绿化、道路及广场浇洒、车库地面冲洗、车辆冲洗、冲厕、循环冷却水及景观水体补水等。“十三五”规划中,根据昆明市水资源紧缺程度、降雨特征,结合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特点,确定昆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以下渗回补地下水为主,绿化浇洒和补充景观水体为辅。
其中,入渗回补地下水主要通过道路绿化和道路两侧设置下凹式绿地、渗透铺装、植草沟、渗透渠、渗透沟、渗排一体化系统等实现;绿化浇洒优先收集雨水径流作为绿化浇洒用,若区域设置有景观水体,尽量收集屋顶雨水径流,同时作为绿化浇洒与景观水体补水之用。
目前,云南各大高校雨水收集取得取得良好成效。昆明理工大呈贡校区建校初期就同步设计处理规模3500吨/日再生水处理站(一期)和60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池。雨水不但是理工大呈贡校区应对干旱及学生放假期间的绿化浇灌用水,而且还可以免费供给周边市政绿化管养使用,每年可以为学校节省3万多元;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建设的5个再生水蓄水池塘总蓄水量为3.2万立方米,每天可提供1800立方米绿化用水。另外,学校雨水收集可收集约2.8万立方米的雨水。再生水、雨水,基本可满足学校的每年约65万立方米的绿化用水需求量……
今后,昆明将因地制宜,根据用地类型优先采用不同措施,如新开发地块:优先采用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有条件的区域设置雨水花园、雨水罐、绿化洼地等设施;新建道路、广场、绿地:应采用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植草沟等小型、分散式低影响开发设施,有条件的区域可设计湿塘、雨水湿地等集中多功能调蓄设施,确保雨水得到有效收集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