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年,我省拟在湟水河流域建设10个污水处理厂,总投资达8.6亿元。据悉,此举之下,湟水将再现“湟水春涨”动人景观,惠及全省350多万人口,是个大动作,堪称大手笔,很是振奋人心。作为10个污水处理厂中的第一个——总投资达7700万元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污水处理厂昨天破土动工,说明我们在“扩大内需”上,行动扎实有力,工作迅速推开,实在可喜可贺。
一直以来,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双重“摧残”下,素有西宁“母亲河”之称的湟水河几乎成了污水河,十分令人痛心。今天,在努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大背景下,决定在湟水河流域投下巨资“治污”,不仅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任务,主动用好中央“扩大内需”良方的积极态度,也充分体现了各级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见成效、落实推动内需十大措施出成果的实干精神。
扩大内需,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只有快速反应,才会有大的收获。解读推动内需十大措施,我们发现两个特点。一是关心群众福祉,旨在通过改善民生提升消费能力。二是着眼结构调整,谋求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其中的“亮点”,就是“解燃眉之急、打未来基础”。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青海,既要大力开拓省内市场,让青海百姓更多地享受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还要补好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短板”。
因势利导,面对扩大内需“大单”,我们要坚定信心、善于工作,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见事早、行动快,抓准抓好项目落实;还要紧紧扭住三大任务、围绕省上中心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和本部门本单位职能,提出我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解决突出问题、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具体举措,并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顺势而为,面对今后工作的要求,我们要把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出来的政治热情转化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强大动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我省经济较快平稳增长,确保我省群众生活安定,确保我省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一轮飞跃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坚信,新青海建设一定会借国家扩大内需的劲风扎实推进,成为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