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如何用有限的水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如何用有限的水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发布日期:2009/1/17 14:37:38

10月5日 “江东灌区以前90%以上的土地属于盐碱地,仅有的3万亩水田由于水利工程支离破碎,供水保证率低下,水稻亩产量仅100斤左右。”黑龙江江东灌区工程管理处处长王维国说。从1997年到2007年,江东灌区共完成11年度的节水改造工程项目,通过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技术,水田面积发展到现在的12万亩。从2005年起,水稻亩产已经稳定在1000斤左右。

昔日盐碱地,今朝稻花香。江东灌区通过节水工程改造,如今成了老百姓种粮的依靠。这只是我国大型灌区农业节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连续四年获得丰收,实现了粮食供求的紧平衡,但这一基础并不巩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必须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粮食供给,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0800亿斤以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粮食生产高度依赖水资源。有关分析表明,在影响粮食增产的众多因素中,灌溉面积的增长是最主要的因素。灌溉地与非灌溉地的粮食单产比,黄淮海地区均为2.755:1,而长江、珠江、东北诸河、东南诸河、西南诸河分别为1.779:1、2.243:1、1.611:1、2.243:1、1.985:1,黄淮海流域地区单产相差最大。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必须积极扩大粮食种植灌溉面积。

“我国的水情决定灌溉必须实现节水化。”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晓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各类水利设施年供水能力约5600亿立方米,其中灌溉是用水大户,约360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5%左右。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我国农田灌溉缺水约200亿立方米。

他分析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用水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一是工业、生活和环境用水将会不断增加,势必会挤占农业用水;二是为保障粮食安全,到2020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必须达到9.5亿亩左右,需增加灌溉用水量300亿立方米。根据我国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灌溉用水总量不可能增加,只能大体维持在现有的水平上。“为此,要保持在灌溉用水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内部挖潜,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节水灌溉。”王晓东说。

节水灌溉,既能节水、节地、节能、节劳,还能促进增产、增收、增效。统计显示,微灌可节水60%~70%,喷灌可节水50%,管道输水可节水20%~30%;喷灌一般比地面灌溉增产20%~30%,滴灌增产40%;节水灌溉一般可节地2%以上。据了解,“九五”以来,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节水灌溉示范、节水增效重点县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带动下,全国节水灌溉发展成效显著:全国农田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3.3亿亩,占有效灌溉面积38%,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九五”初的不足0.4提高到目前的0.47左右,农业灌溉用水比重从80%以上降到目前的65%左右。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测算、分析和规划,从国家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出发,需要在2020年前再形成600亿立方米以上的年节水能力,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要提高到0.55以上,节水灌溉面积应占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80%以上,达到7.65亿亩。”王晓东说,实现这个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今后,水利部将采取四项措施大力推进节水灌溉。

建立稳定的节水灌溉投入机制。把国家节水战略与农民增产增收的意愿有机统一起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基础、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节水灌溉投入机制。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先发展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地区、贫困地区以及生态脆弱地区,将重点放在现有灌区,特别是大中型灌区。争取在2020年前后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灌区的骨干工程规划改造任务,全面推进田间节水灌溉工程的配套建设。

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加快先进实用、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实用设备的研发,建立健全以乡级水管站、灌溉试验站、农业服务组织和技术带头人为主体,辅以互联网络实时服务,科研单位和企业广泛参与、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推进体制改革。制定科学的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形成合理的农业用水分配和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研究制定鼓励节水的优惠政策和补偿政策,进一步调动灌区和农民节水积极性;大力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自动浇水、施肥、排涝 我国数字孪生水利建
河津市加快雨污分流改造 提升城市品质
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广
潍坊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超五成,建成省级
北京海绵城市建成区达标率超36%
平凉市崆峒区打造“会呼吸”的美丽城市
亳州完成484个农村黑臭水体年度治理任务
引滦入唐:岁月长歌中的水韵新章
湖南湘潭:城市污水处理全面推行“按效付费
水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优势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3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4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5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8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9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10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