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天上飘着雪白的云朵,阳光下的水面碧波粼粼,成群的野鸭悠闲地游着,连片的芦苇一望无际,不时有飞鸟掠过,一圈一圈的水波荡漾开去。要不是远处成片的沙枣、红柳提醒,这是地处大西北的戈壁沙滩,真会以为身在江南水乡了。
这是27日下午记者在张掖市甘州区湿地公园看到的情景。
张掖古称甘州,黑河贯穿南北,滋养着这片富饶的土地,享有金张掖的美称,也被誉为“塞上江南”。张掖城坐落在黑河上游的冲积扇上,由于水源充足,林草丰茂,“半城芦苇半城塔”,是张掖古城的真实写照。
前几年,甘州区因地下水位上升,在城区连连发生“水涝”。后经专家多方考证,发现张掖是一座建在湿地上的城市。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地质变化,加上以前城市规划设计不合理,盲目建设,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系堵塞,形成“堰塞湖”,造成城中地下水位上升。与此相反,城北近3万亩湿地却得不到地下水补给,加上管理不善,造成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芦苇大量减少,湿地萎缩退化严重,面积锐减。
面对这种现状,2006年张掖市提出了建设“中国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区”的构想,专门组织力量,对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状况进行实地勘查,发现张掖湿地面积是目前全国和城市相连的规模最大、鸟类和动植物最丰富、最具特色的城市湿地。此次勘查,探索了黑河流域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模式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技术,为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提出了“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张掖这座美丽的古城,焕发出新的活力和朝气。
“正在建设中的城北湿地公园,就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修建的。”甘州区区长王洁岚说:“我们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关停、搬迁了城北湿地保护区及周边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把东北郊工业园区和城北建成区交接地带,纳入城市湿地公园之中,调整规划用地,‘腾笼换鸟”,本着顺应自然的原则,让湿地自然恢复,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甘州区城北湿地污染退化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湿地功能逐渐恢复。现在,城北的沼泽水塘成了各种鸟类的栖息地。(记者 张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