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全国水价上涨是一笔“糊涂帐”
全国水价上涨是一笔“糊涂帐”
发布日期:2009/1/18 10:31:23
2008年4月1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成本处处长唐铁军在出席“2008城市水业战略论坛”时透露,各地已经将水价列入涨价目录,会在2008年择机推出水价涨价的措施。至于各地上涨水价的幅度问题,唐铁军透露,具体价格调整是由地方政府来做,国家发改委只做监管工作,但提出了附加条件:与CPI、地方人均收入等指标挂钩。

    当前物价一直高位运行,百姓的日常生活成本随之明显增加。早在08年1月中下旬,发改委甫一启动《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而涨价尚未提上日程时,人们就曾热议不断,纷纷呼吁“对水价进行科学约束,依然在等待一个第三方监管机构”。倘若真如唐处长所言,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绝对必需品之一的水,而今也加入了涨价的行列,那么,势必将影响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也将再次触动民生困顿的敏感神经。

    2008年1-2月份,全国CPI上涨幅度达到7%以上,国务院提出了2008年全国将CPI稳定在4.8%的任务。3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08年要把握好政府调价的时机和力度,必须调整的资源类产品价格,“要从严控制,防止轮番涨价”。水价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少数影响CPI走势的产品之一,2008年CPI控制压力原本就比较大,倘若水价上涨,CPI控制压力无疑将会随之增大。另外,据悉,2008年电价等其他资源类价格也排在涨价产品的队伍里。一旦水价“合理上涨”成为现实,其他资源绝对不会“袖手旁观”,“轮番涨价”是再明显不过的趋势,控制CPI的政策将成为一纸空文。

    在高调支持“水价上涨”者看来,“由于水价一直被政府作为一种福利,所以水价一直保持偏低的水平,从而造成了水务公司的经营状况的不佳,无法调动水务企业的积极性,抑制了整个水务产业的发展。合理的水价有利于促进从原水,到供水,再到污水处理的整个产业链上各部分快速发展,能够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种看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却也有不言自明的盲目性:首先,它看到了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却忽略了水作为一种关乎国计民生的特殊资源,在自发的市场价格机制运作之外,更需要对其以宏观的民生视角加以考量,一定意义上而言,它必须是一种“福利”,而非政府的“盈利手段”。其次,在夸大价格机制自发作用,漠视民生的同时,它也混淆了问题的实质,即把水资源“福利”性的价格要素,夸大为该产业发展不合理,乃至是污染等严重后果的罪魁祸首,这就有信口雌黄之嫌疑了。而事实则是,消费者的不断增加的帐单未必就能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一个毫无理性规约的价格机制,恰恰正是产业发展不合理——垄断化,资源了利用不合理——污染浪费严重的诱因之一。

    比较微妙的是,法改委虽然端出了“烫手山芋”,声称“会在2008年择机推出水价涨价的措施”,但旋即又把它扔给了他人——“至于各地上涨水价的幅度问题,具体价格调整是由地方政府来做,国家发改委只做监管工作”。

    如此,“水价上涨”还是一笔不折不扣的“糊涂帐”。所谓的“公允价格”或“合理价格”依然令人无从捉摸。在此语境之下,地方政府大可以糊涂了之,对“等待一个第三方监管机构”无果、作为终端消费者的普通百姓而言,恐怕只有毫不含糊地为这笔“糊涂账”买单的份了。而所谓“与CPI、地方人均收入等指标挂钩”的“附加条件”,听起来就像一句笑话,谁都心知肚明:“羊毛出在羊身上”。#p#分页标题#e#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辽宁:以污染防治护“绿” 以生态修复补“
重庆两个“三年行动”让城市更有韧性
如何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深化长三角
陕西统筹做好水生态保护修复、水资源节约、
天津市水务民心工程建设提速 一季度改造老
驻津央企助力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升级
太原市多条道路雨污水“各行其道”
烟台:激活“沉睡”水塘水库 打造城市生态
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青岛滨海学院学子为智慧城市建设排水难题创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3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4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5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6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7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8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9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10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