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湘江两岸的赵洲港、徐家湖两大排污口闸门关闭。至此,长沙市区流入湘江"母亲河"的10条"污龙"被全部斩断,长沙市污水处理率跃升至75%。
城市的迅速扩容和工业发展,使湘江水质受到破坏。2年前,省会长沙仅有两个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仅28.6%,城南、城西污水处理为空白,湘水两岸形成十条"污龙",每天近50万吨的污水直排湘江。近两年,长沙市将污水处理建设列入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市)领导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了治污3年行动计划,实行问责制,同时,为避免造成新的污染,对新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严格
科学选址。由此,长沙打响了一场市区领导领衔、多部门联手的治污攻坚战。
为解决治污投入大、资金短缺的问题,长沙市突破以往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建设的单一模式,探索出一条"多条腿融资"的路子,通过BOT、TOT、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以及市区两级财政融资等渠道,筹集40亿元,规划新建5座污水处理厂,使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20万吨。湘江西岸的岳麓新城原来没有污水处理厂,3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直排湘江。湖南师范大学附近潇湘风光带的赵洲港和龙王港,相距约3公里,却有2条直径2米见方的排污箱涵。去年投资7亿多元的岳麓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这2条"污龙"直奔湘江的历史宣告结束。如今,随着湘江两岸7座污水处理厂的投产,长沙城区基本消灭污水处理空白点,曾经污水直排湘江的十条"污龙"被斩断。
为解决污水收集难题,加速提升污水收集率,长沙市投资5亿元,在全市铺设近1000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行业主管部门长沙市公用事业局全力以赴,使长沙市污水处理率节节攀升,由2008年底的实际日处理37万吨上升到今年6月的75至80万吨,翻了一番。现在,长沙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已由两年前的全国省会城市排名倒数第二位跃为前列。长沙市公用事业局局长黄吉邦告诉记者,到2011年,长沙还有两个污水处理厂投产,届时,长沙地区污水处理将基本实现"全覆盖、全收集"。
尚需"清龙"入海
双清子
长沙市"多条腿融资",筹得巨资治理污水直排湘江,斩断十条"污龙",还"母亲河"一江清水的报道,读来令人高兴,让人期待。
在城市化进程中,水质污染从来都是与城市扩容与工业发展相伴相生,在发展中国家如此,在发达国家亦然,因此,城市污水处理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同时,城市污水的产生和处理,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于是,城市污水处理,又是一个民生问题。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解决这个问题的力度、速度,无疑是衡量一个地方发展观科不科学、执政理念先不先进、以人为本坚不坚持的一个重要标志。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环境优美是应有之义。治理污水直排,是一个重要步骤。我们希望长沙市把治理工作坚持下去,更加完善;希望湘江沿岸的城市效法长沙,倾力治污,共同保护母亲河。
期待"清龙"循着湘江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