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河涌治理“问题在水里,关键在岸上”
河涌治理“问题在水里,关键在岸上”
发布日期:2018/10/9 12:16:18

 



广州市政协委员走访调研河涌环境问题。

 

  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平台关注治水难题,社会各界纷纷献计献策


  “问题在水里,关键在岸上。”


  广州市近期召开了全市河长工作会议,会上广州市第一总河长张硕辅给各区各河长颁发了第1号河长令,给全市11个区和市水投集团下达了全面剿灭黑臭水体任务。河涌治理势在必行,那么广州河长制应如何推进?民间河长和官方河长如何协作?河涌边六米内的违法建设如何治理?近日,由广州市政协城建委牵头,组织市政协委员开展了“开门治水人人参与 助力河涌治理”专题调研,在“有事好商量——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上,各政协委员与嘉宾代表献计献策,商量河涌治理办法。


  广州市政协城建委主任崔虹认为,治水应找到水污染症结所在,号准脉,开好方,重拳治理。为此要紧紧抓住河涌违法建设整治,“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快推进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焦点1 河长责任机制如何完善?


  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关规定来规范


  5年前,广州市民慕容燊林开始关注起广州河涌环境问题,为此他组建起一支民间护涌队,每周三定期巡涌,观察记录驷马涌的变化,他对驷马涌的每一个排水口、周边污染源了如指掌,经过几年整治,驷马涌从昔日的“臭水沟”变成“示范河涌”。


  如今60多岁的他,是广州荔湾区水务部门正式为驷马涌聘请的第一位民间河长,在发现有污染情况后慕容燊林会及时跟官方河长沟通。据了解,目前广州市各区都成立了民间河长队伍,已逐渐成为广州河涌治理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


  民间河长和官方河长之间应如何协作?广州市政协在此前调研中发现,河长在巡查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后是否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在这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部分基层河长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尚未真正落实的情况,广州市政协委员付伟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规定来规范河长的工作,形成更有效的机制。


  此外,市政协委员宋丹建议,可以建立一种跨区的河长巡查制度,异地巡查可降低干扰,减少河长的顾虑,当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对河长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在“有事好商量”节目上,广州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冯明谦对此回应称,官方河长、民间河长都是河长,最关键是要落实责任。在官方河长方面,广州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互联网+河长制”的治理模式,开通了广州治水投诉微信公众号来发动群众投诉,“市民可以随手拍,有问题上报,还可以领红包。”


  焦点2河涌边的违法建筑为何难拆除?


  建议:对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建筑 相关部门应形成统筹规划


  在河长当中流传一句话“违建不拆,劣水难除”。如此看来,河涌违法建设的存在,是影响水环境治理的沉疴痼疾。


  所谓违法建设,是指距离河涌边6米内的建筑物,这些违法建设不仅大量占用河道蓝线,导致截污管网无法下地铺设,还是“散乱污”场所的“寄生地”。市政协常委刘国光在调研时发现,紧靠河边建的有宿舍、食堂、厕所等等,排出的污水直接污染了河涌,“为此治理河涌,拆违建是必须的。”


  刘国光认为,对于违建要充分发动群众,发现违建以及举报违建,让违建没有“藏身之地”,此外,政府部门在发现违建后,应坚决彻底将其拆除。


  不过,实际操作时却存在拆违难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广州市涉及152条黑臭河涌流域范围内的违法建设共94.09万立方米,可由于河涌管理范围内存在大量民居、村庄,这些民居多数拥有有效的产权证明,无法简单定性为违法建设来进行拆除。


  市政协委员柯德森表示,拆违难最大的问题在于历史留下来的问题,不能简单说要由违章的企业或者单位来承担。


  对此,市政协委员郑子殷认为,在河涌六米内的建筑不一定是违法建筑,也有历史遗留的问题,像这些有宅基地证的居民楼不能强拆。郑子殷建议相关部门首先要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对于非常不利于河道治理的建筑物进行拆迁补偿。


  焦点3 “散乱污”场所易死灰复燃?


  建议: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通报被处罚企业


  据了解,违法建设中除了部分居民楼之外,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散乱污”企业,这同样是河涌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散乱污”企业指的是环保设施不足、污染严重的企业,多数是一些印花、电镀类的工厂作坊,大部分集中在夜间排污,管控打击难度大。据了解,2016年以来,广州全市已完成清理整顿“散乱污”场所累计逾5万个。


  针对“散乱污”问题,广州市已大规模铺开了洗楼、洗管、洗井、洗河的工作。目前,各区摸查建筑物166.19万栋,截至6月30日,完成洗管783公里,洗井24566个,今年上半年全市有474条河道开展“洗河”工作。其中,村级工业园就是散乱污企业的集中地区。


  由于“散乱污”企业规模小,转移快,隐蔽性强,市政协委员付伟建议相关部门要明确各方的责任,加大执法的力度,同时层层施压,把排查和清理散乱污企业的责任落实到相关的区,特别是镇和街。


  “不过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一味关停企业,应该是正确引导,让这些企业转型升级。”市政协城建委主任崔虹表示,可以考虑把工业园区连片改造,做成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将环境保护各方面的措施都做到位。


  在节目录制现场,广州市工信委副主任张宏伟回应称,下一步将对用水用电大数据梳理“散乱污”场所重点排查名单,为避免死灰复燃,拟建设“散乱污”场所大数据监管系统,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将使用异常情况有“散乱污”可能的名单及时报送各区、街镇进行核查处理。


  焦点4 市民反对周边建污水处理厂?


  建议:可推广地下净水厂模式 解决邻避问题


  众所周知,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会通过市政管网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如此可见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防止河涌受污染的重要环节。


  2017年,广州市44个城中村已全部进场施工,新建成5座污水处理厂。2018年以来,继续开工建设6座污水处理厂,新建污水管网1250公里,完成7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然而附近居民区的反对意见不断,认为污水处理过程将散发有害气体,对周边居民身体健康不利。


  针对这一情况,广州市政协委员对京溪净水厂进行走访调研,了解到京溪地下净水厂是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为了尽量减少征地,将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池体及构筑物全部埋于地下,建成后地面将作为公共绿地,优化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


  这种净水厂模式是否值得推广?市政协委员宋丹认为,在水务建设基础设施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建设,从而解决邻避问题。


  市政协常委刘国光表示,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监督以及加强宣传是必不可少的。


  对此,广州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冯明谦表示,黑臭水体的整治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该局将参照京溪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和建设模式,把污水处理设施建到地下,将地面建设成为可以供市民休闲娱乐的花园。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修炼城市韧性 应对天气任性 咸宁多管齐下
北京海淀西三旗“海绵改造” 破解小区积水
如何建设无惧风雨韧性城市?
“十五五”时期,如何推动生态环境重大工程
为何同等数值的降雨,大家感受不同?
统筹三水治理 守护滇池安澜——昆明市建立
茂名市加强城镇污水排水许可管理
河南多地回应网民期盼 水环境治理惠民生
北京探索超大城市治水新路径 一年11亿方
解锁水科技 华夏水务“元气先锋”落地四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3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4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6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7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8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9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