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扎实推进人畜饮水工程 百姓乐饮"放心水" |
发布日期:2009/3/2 15:00:33 |
连日来,尽管气温越来越低,然而,对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渠沟乡群众来说,他们的心中却温暖如春。就在几天前,随着渠沟水厂的建成通水,生活在这里的近4万名群众从此结束了饮用不达标水的历史,他们从此方便地喝上了“安全水”。
几乎同时,在香河、在广阳、在大城、在霸州……在廊坊大地,一批水厂相继落成。一座座水厂,凝聚着党和政府对群众的深切关爱,一条条管网,构筑起了温馨和谐的社会大家园。扎实推进人畜饮水安全工作,是廊坊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工作的生动实践。
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表示::“我们始终高度重视人畜饮水安全工作,坚持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科学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爱落到实处。通过着力推进城乡统一供水,既能够让广大群众方便地喝上安全水,也能够有效保护水资源,同时,这也是助推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让发展成果惠之于民 让群众喝上健康之水
水,是生命之源。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廊坊市委、市政府更加关注这项民生工作,下决心最大程度地让发展成果惠及民众。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水务局的努力下,廊坊市的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高效推进。近两年来,全市共解决了807个村街、8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建成联村供水工程55处,其中1万人以上规模的集中供水水厂16处。
廊坊市集中供水水厂建的多、规模大、标准高,在全省处于先进行列,保定、沧州、石家庄、秦皇岛、衡水、邢台等市相关部门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廊坊市解决人畜饮水安全的经验做法,还在全省相关会议和全国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发言。“大厂模式”、“固安模式”都成为解决人畜饮水安全的闪亮名片。
让科学规划一路同行 让工程更加科学合理
科学规划,执法如山。人畜饮水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且涉及干家万户,只有规划好。才能建设好。廊坊市水务局按照“综合规划、城乡一体、整体推进、户户通水”要求,结合当地地域、经济、入口、水源等实际,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河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因地制宜地分县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近两年来,廊坊市水务局认真抓好规划的落实,积极探索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行集中供水。在大厂县搞了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规划,该工程利用城区和夏垫两座原有水厂联网统一供永,解决全县105个村街、9.27万人的饮水同题,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在固安县实施全县整体推进供水工程,规划三年完成12座水厂,解决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已建成供永永厂7座,解决167个村、15万人的饮水问题。此外,其他县(市、区)的集体供水工程都在全力推进。
让科学管理发挥效益让工程健康持续发展
由于工程所需资金较多,廊坊市水务局紧紧抓住国家利用国债资金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大好机遇,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支持。近两年,全市共投入2.31亿元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没。其中争取国家资金8894万元。
对一个工程来说,建与管都重要,甚至说管理好一个工程比建设好一个工程更重要、更难。随着一座座水厂的建成,怎样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市水务局党组班子成员在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管理办法的同时,走进农村,深入群众中听取心声。
问计于民,惠之于民。最终,他们提出的“公司+协会”制度深得群众欢迎。即在公司运作下,建立用水者协会制度,对工程运行、水价核定、计量收费、养护管理、水源保护进行建章立制、民主管理。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农村用水者协会枷多处,该组织的建立,解决了主体“缺位”问题。通过农民用水实行自发组织、自主管理,有效解决了之前节水工程主体不明,确保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用水户参与自主管理,使用水供需双方可以直接面对面,有利于水费收缴渠道的公开、透明、合理。此外,促进了节约用水,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落实水费计收制度,而使节约用水有了经济调节手段。据大厂县测算,全县农村实施统一供水后,年节水117万吨。
让群众生活健康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我们再也不用喝苦咸水了,而且用水还特别的方便,党和政府对我们老百姓的生活非常关心,我感觉日子越来美了。”2月20日。廊坊市固安县牛驼镇王龙村60多岁的刘大妈看着自己家中刚刚装好的用水设备,热泪盈眶地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如今,随着集中供水工程的全力推进,改善了农民群众的饮水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不懈努力,全市集中供水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由于水质达到了安全标准,减少了因饮用水不清洁而引发的各类疾病,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实现了全天供水,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许多农户用上了洗衣机、淋浴电器,农民取水用水很方便。集中供水后改善了农村环境和卫生条件。通过这项工作,进一步密切了基屡党群干群关系,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
|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