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得到有效保证。近年来,湖北省巴东县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在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方面卓有成效。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保护水资源,特别是保护好饮用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湖北省巴东县环保部门与相关部门通力配合,打好“组合拳”,使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有章可循,卓有成效。
巴东县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共有11处,根据巴东县环境监测站对城区饮用水水源万福河取水口及部分乡镇饮用水水源的监测数据:目前水质能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但若不加强饮用水源的管理,控制污染源,保护生态环境,部分饮用水水源水质将逐步失去饮用水水源的功能。
目前巴东县境内的主要污染源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工业污染。主要分布在格子河、龙潭河、九盘溪一带的煤矿,严重污染万福河源头,采矿井水与地表水混合直排入河,排放的污水中含硫、氟等有害物质。
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农村居民乱泼乱倒的生活污水,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道。沿河村庄的各类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由于无人管理,大部分直接倒在河边。饮用水水源地内的集镇、村庄,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生活污染已成为主要污染源。
医疗污染。由于资金缺乏,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的医疗机构普遍未建立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处理设施。
化肥农药污染。农村广泛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其绝大部分随地表水渗透,对水环境的污染也十分严重。
畜禽粪便污染。畜禽养殖形成的污染和废弃物总量已经超过了工业固体废弃物,未经净化处理的污染物最终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源地,导致氮、磷超标,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为了催生催长,农民用激素喂养畜禽,致使畜禽粪便中带有大量毒素。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山区农户将畜禽粪便随便倒在田间地头,经雨水冲刷,未经发酵的动物粪便直接经河道流入水源地。
从以上情况可见,巴东县水源地正在不同程度地承受着各种污染的侵蚀。为了尽可能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巴东县环保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责任制。出台《巴东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明确环保、交通、海事、建设、水利、卫生、农业、林业、水保等部门及所在乡镇的职责,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逐步推行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目标责任制,对重污染的河段、水源进行重点治理,划定水源地保护区,设立保护性标志牌,对分级划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行分级防护,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及其污染防治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监测,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对重点污染源和重要水质断面进行重点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跟踪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对水源地的地表水实行一月一监测,及时提供监测报告。坚持常规水源和储备水源相结合,提高饮用水常规水源日常供给和储备水源应急供给的保障能力。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保障对策,一旦发生饮用水水源环境污染事故,及时按照预案进行处置。
加大水源保护区保护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参与保护。搞好普法教育,通过建立信息发布等制度,强化公众监督,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忧患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水污染源头控制措施。推广生态农业,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将农村畜牧放养改为圈养、舍养,推广“圈—沼—园”一体的农户沼气池建设,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沼气化治理利用,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散养造成污染物乱排滥放影响水质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生活质量。争取乡镇建成大型垃圾处理场,实现全县垃圾分类处理,彻底从根源上消除垃圾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