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海盐县长山河与长澉河交界的东门闸站处,水利人员正操作水泵将长山河的水引入长澉河。“引水的目的是增加长澉河秦山段的水位与水体流动性,改善水质,剿灭区域内的劣Ⅴ类水。”秦山街道农水中心负责人说。
自全省打响劣Ⅴ类水剿灭战以来,海盐共在9个镇(街道)以及县城区排摸出152条(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全县各治水主体以“制”为轨,拿“智”当翼,全力提升海盐小微水体质量。
近年来,海盐县已逐渐建立起“村村设有第一书记、村村挂出作战图纸、村村修订村规民约、村村进行水质公示、村村配有保洁队伍”的基层治水工作机制。目前全县9个镇(街道)、存在劣Ⅴ类小微水体的96个村(社区)新绘制了剿灭劣Ⅴ类小微水体作战图,考核机制上增设了水质年度上台阶奖和水质年度先进奖。“四位一体”保洁机制方面明确:保洁员作为河道水质感观异常第一报告人,镇(街道)在接到报告后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置,及时消除隐患。
科学治水是手段。澉浦镇澉东村的张王浜、东浜曾都是劣Ⅴ类水。澉东村引进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同时采用水生植物种植、设备增氧等方式,提高水体透明度,恢复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的生态自净功能。目前,张王浜、东浜彻底消灭了劣Ⅴ类水,基本稳定在Ⅳ类水及以上水质,张王浜更是提升到了Ⅲ类水。
当前,海盐县不断深化校地合作、政企合作等模式,依托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在治水的“截、清、治、修”4个环节做好文章,助力剿灭劣Ⅴ类水。
无论是机制护水,还是技术治水,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水质。1至3月,海盐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环境质量考核保持优秀;12个县控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全部达到Ⅲ类水,同比提升54.5%,其中南北湖继续保持Ⅱ类水,成为嘉兴市最优水质;40个河长制断面全面消灭劣Ⅴ类、Ⅴ类;千亩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