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和佛山市同城环保协议签订仅一月有余,两城环保合作已向纵深发展。据悉,广州市荔湾区和佛山市南海区经过多次协商后,本月底将正式“联姻”,签署广佛同城首个区级环保合作协议,开展跨区域环保执法检查,两地交界处的水环境质量有望得到改善。
联合整治交界处河涌
在荔湾区与南海区的交界地段,聚集了大量的工厂与住宅,笔者在南海盐步花地河看到,百米宽的河面被重油覆盖,夹杂着各色垃圾,河水乌黑,流速缓慢,臭气熏天,居民多是掩鼻而过。这种恶劣的水环境未来将得到改善。在两区即将签订的协议中,双方形成了以治水为突破口,进而带动大气环境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工作开展的思路,而治水的突破口又在于广佛交界区域的河涌治理。双方将“制订交界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统一水质、截污、排涝排洪、岸线景观、生态绿化等整治要求和改造标准,在2010年前重点推进佛山水道、广佛河、牛肚湾涌、水口水涌、秀水涌、滘口涌、葵洪涌等交界河涌整治”。
资源共享很重要
在两区即将签订的协议中,两地环保合作将细化到具体方面,如共同制订两地大气污染联防工作方案,重点开展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排放国Ⅲ标准及环保标志分类管理、施工扬尘及道路扬尘污染防治;联手处理大沥、里水等交界区域居民密集区的生活污水。按照就近处理、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输送生活污水到现有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使用者向处理设施运营方缴纳相应的处理费用。
南海区环保局总工程师万军明认为,两地环保合作并不存在根本的分歧和矛盾,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要实现两地联动,资源共享非常重要。“南海的污水处理能力有限,将南海靠近交界区域的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荔湾,利用大坦沙、西塱两大污水处理厂处理,这比新建污水处理厂要省钱、省事得多,对双方是共赢。”对此观点,荔湾区环保局环境规划科科长陈树孝表示赞同。
两地携手需充分协商和沟通
“按目前的协议,荔湾与南海治水会有8项对接,包括领导机构对接、专门小组对接,项目审批对接等。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信息通报对接,只要充分协商和沟通,开展联合调查与执法对接,不会有什么问题。”陈树孝告诉笔者,今后操作的难点,也许在于一些需要上级层面审批或牵头的事情。他举例说,水源地保护规划修订就是由市级环保部门主导。荔湾、南海环保携手,可能有些水功能区划需要调整,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