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改革体制,创新机制,统筹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变“多条龙”管水为“一条龙”管水,实现了全区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使污水处理难题逐步得到解决。
据了解,截至2008年底,武进区已经提前两年完成了武进区城镇污水处理“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2.05%。
推行水务一体化实现“一条龙”管水
根据江苏省政府要求,到2008年底前,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单位要全部改制为独立企业法人,实现“管办”分离;所有污水处理厂年内必须完成提标改造,污水排放严格执行《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标准,武进区有7座污水处理厂在此次提标改造之列。
为了做好此次提标改造工作,全面提升全区水环境质量,武进区明确提出了对全区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与管理实施一体化的要求,并成立了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重点实施一体化改革。
由于投资建设主体不同,武进区已建成的15座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模式主要有政府融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BOT,政府资助、民间企业投资自营,TOT,托管运营5种。由于多种运营模式并存,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力度不能统一,进而导致污水处理管网不能统一建设。这种运行模式的多样化,客观上影响了全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整体效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武进区按照组建统一平台、对污水处理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运营、统一监督的要求,积极推行建管分离的市场化运作新机制。2008年8月底,武进区成立了区排水管理处和江苏大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武进区还分批落实污水处理工程收购方案。
一体化整体收购污水处理设施
为了能尽快实现“一条龙管水”的局面,武进区投入大量资金对辖区内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整体收购。据测算,武进区污水处理设施的收购投资将超过18亿元,其中55%~60%的资金由区镇二级财政直接或间接投入。
据了解,目前,武进区已经完成了邹区、遥观、礼嘉3个镇的污水处理厂泵网收购,预计今年年底前,全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收购工作可基本完成。对于收回的污水处理厂,武进区“打包”3家出售污水处理厂5年的经营权,使污水处理设施的经营逐步走向市场化。
武进区在收购污水处理厂以及污水配套设施时,分别测定每万吨污水处理厂收购金额、每公里污水管网、泵站的收购价格,实行定额结算。
武进区规定,在对污水管网的收购过程中,污水管网必须符合《武进区城镇污水规划》近期(至2010年)规划要求,建成并经武进区排水管理处验收合格,且正常投运。对验收不合格的污水管网由武进区排水管理处负责整改,整改经费从收购资金中扣除。污水管网的收购资金以污水管道的材质和口径确定基价(不考虑施工方式)。
在对泵站的收购过程中,规模为0.5万吨/日~1万吨/日,可以正常运行的泵站基价为每座120万元,1万吨/日以上基价均为每座150万,规模为0.5万吨/日以下(含0.5万吨/日)泵站基价为每座70万元。实际收购标准按以上基价的50%确定,泵站的用地进行无偿移交。同时,武进区对所收购的污水处理厂还进行了用地补贴。
建管分离明确权责
武进区在成立了排水管理处和江苏大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禹公司)后,明确了其主要职能。排水管理处主要负责全区污水处理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以及全区污水处理费的征收,而大禹公司主要负责全区污水处理工程的投资建设、运行管理等工作。
同时,武进区还明确了排水管理处和大禹公司的一系列运行管理体制。
在工程建设方面,由排水管理处收购后的污水处理厂,其提标改造工程和新扩建工程由排水管理处负责实施;未完成收购和以BOT方式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其提标改造工程由所在镇负责按期完成。
在运行管理经费上,武进区自来水公司直管到户的镇,由武进区自来水公司按有关文件规定:将征收的污水处理费按期解缴区财政专户,专款专用;尚未由武进区自来水公司直管到户,目前仍实行自来水转供的镇,在现行城镇转供水价上加征污水处理专项运管经费,由武进区自来水公司代征,并将代征的污水处理费按期解缴区财政专户,专款专用。
由武进区排水管理处收购的污水处理工程由排水管理处委托水务公司运行管理,未收购的污水处理工程仍按现有模式运行管理。全区所有污水处理工程由排水管理处负责行业监管。以BOT方式运行的镇(区)污水处理厂,其辖区内的污水处理管网和泵站,可先行实施政府收购,完成收购后,由排水管理处根据污水厂实际处理量(装表计量),与所在镇(区)结算污水处理费,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费用仍由所在镇(区)按特许经营协议规定承担。
在接管企业的监管上,接管排污企业的污水排放需符合接管标准方可接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同时,必须按要求安装流量计和在线监控设施,并接入环保部门和排水管理处监控系统,接受排水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