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种技术能把人类排出的污水转化为高效能源,这是否意味着今后的“污水处理厂”可以改名叫作“污水能源厂”?它能否用于工业生产和居家生活?它的出现将给新能源产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带着疑问,记者专程来到设在北京的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采访了该组织总干事蒋明君博士和这项技术的发明人邓楚柏先生。
像水一样的“海逖富”一点就燃
在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办公室,记者看到了神奇的“海逖富”:像自来水一样的纯净透明,无色无味。倒在碟子里,用打火机点燃,发出淡蓝的火焰,没有一丝烟气。
“海逖富”是英语高效能源燃料(High-energy Fuel)的谐音,科学名称是“微生物碳捕获生态燃料”。
“它的热值比普通柴油还要高,烧5公斤水用柴油要5分钟,而用它只要4分钟。”蒋博士介绍,“海逖富”燃烧时热值高达9000至13000大卡,而1千克标准煤热值只有7000大卡,能直接代替日常所用的煤气、液化气,且不会自燃,不挥发,必须用明火才能点燃,使用起来也非常安全。
蒋博士还告诉记者,人们目前正为处理废弃物投入大量资金。而“海逖富”的原料来自人们生产、生活中所排泄的废弃物,既处理了污水,又能生产燃料,是利用垃圾渗滤液、城市污水、工业污水等污水,通过多种微生物发酵而生产出来。
用微生物捕获阳光空气中的“碳”
污水注入江河,不但污染了水源,还造成各种微生物在水中繁衍、寄生和漂浮。这些微生物能在自然条件下衍变,捕获阳光和空气中的碳元素,创造出一个极端环境中的循环系统。“正是通过对这些在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生命特征的感悟,我开始了自己的研究。”技术发明人邓楚柏说。
最近一本名为《拯救地球的十项技术》的书中称,人类如使用10种新技术,可使地球避免毁灭性的气候灾难,其中之一就是“碳捕获技术”。
邓楚柏是泰国华侨,在垃圾堆里摸爬滚打了30多年,堪称环境和垃圾处理方面的专家。“海逖富”的研发,就是始于他发现了高浓度污水中的多种微生物群落具有的可燃性。
“1992年,我在研究无害化垃圾处理过程中,有一项利用污水对各类粉碎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技术。让污水在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循环。在循环过程中,上层管道发出了浓浓的醇类气体,导出后用火柴一点即燃,后来用燃烧炉具试验,连续一个月火力不减。这使我认识到质变的污水中一定含有某种燃烧元素。而这种元素,就是微生物转换的碳元素。”邓楚柏告诉记者。
5年前,蒋博士在国家环保总局参加邓楚柏的“城市垃圾无害处理项目”研讨会时,了解到这种技术:“当时他跟我讲,污水可以转化成微生物燃料,我理解他,相信这是真的。”
蒋博士致力于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事业16年,对这方面的高科技项目有着高度的关注和敏感。一项可能开辟未来能源新途径的研究课题,在邓楚柏、蒋明君、李世良等一批专家的参与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让“污水处理厂”变身“污水能源厂”
“生产1吨‘海逖富’,成本不到400元,而目前市场上,1吨酒精价格达到3000多元。”蒋博士告诉记者,除了生态效益,它还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目前“海逖富”研发阶段已经告一段落,即将进入产业化。蒋博士告诉记者:今后将依托在东莞的微生物生态能源研究所,开发三种类型设备。“一种针对社区、农村和一些企业,生产小型设备,大约投资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一天能生产燃料16吨。第二种属中型设备,针对中小城市、乡镇,投资4—5千万元,一天能生产燃料160吨。第三种将针对具备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大城市,投资大概1亿元左右,生产量达到每天1600吨。”
作为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的主要领导人,蒋博士清楚地认识到这种燃料将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就这项技术而言,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特别是新能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填补了世界微生物能源领域的一项空白,而这项技术是由中国科学家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