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林学院研发高效微生物———改性竹炭污水处理技术投资更省占地更少处理污水效果更好。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林学院名誉校长张齐生领衔完成,浙江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和湖北科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专家教授共同参与,总投入经费150余万元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高效微生物—改性竹炭(KIC-BCM)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日前在杭州通过了专家的验收和成果鉴定。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张全兴为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研究了高效微生物菌剂、高效生物载体—生物带和改性竹炭及污水处理应用的关键技术。专家们认为,该技术具有污水处理设施投资省、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0.3元/吨)、污泥产生量少(为传统工艺的10%)等优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其中,该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在耐盐高效微生物菌种筛选和培养、微生物改性竹炭、高效微生物——改性竹炭污水处理技术等方面有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2006年开始,在省科技厅等的支持下,浙江林学院张齐生院士开始率领该校、南京林业大学以及湖北科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的20多名专家教授,在建德的梅城西湖和岱山污水处理厂实施“高效微生物——改性竹炭(KIC-BCM)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主要包括“有效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进行微生物负载到竹炭上的技术研究”、“生物改性竹炭处理两种类型的污染水体的示范”、“ 建立生物改性竹炭处理污水的工程化数据模型”、“ 生物改性竹炭技术与水生植物净化技术的集成应用”等几个方面。相比较以往的技术,该工艺具有建筑周期短、投资省,维护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处理后水可就近排放或回用等方面的优势。因其投资只需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人民币,特别适合于我国城乡现阶段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
项目负责人张齐生院士说:“由于河道污染水体中有许多难降解的有机物,这些污染物质影响了水体的净化作用,而许多特定的微生物能降解这类物质,通过筛选这些特定微生物,可以提高对此类有机物的降解作用。我们研究发现,竹炭表面存在着适合于微生物菌群作特殊吸附的优先区域,利用微生物对竹炭进行改性,并研究竹炭表面的改性及竹炭加工技术控制,以及通过对孔隙的控制,提高微生物负载量,可以最大性能发挥竹炭吸附和微生物负载的作用,同时能够保持竹炭原有孔隙的通畅,不损害其吸附性能的发挥。目前,我们已经掌握生物改性竹炭净化技术和水生植物净化技术的集成技术,包括水生植物的选配、布置形式、与生物改性竹炭处理装置和构筑物的结合配套等措施。”
据介绍,该项技术目前已在德清、建德等地推广应用,今后还将向更多的地区推广应用。作者: 编辑:实习生 谭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