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阵阵恶臭的河道里的淤泥,成了微生物菌种们的"美食",在它们"饱餐一顿"之后,水体基本消除黑臭现象,逐步恢复清澈。为摆脱河水因淤泥而变得"又黑又臭"的难题,由河海大学承担的"利用微生物吃淤泥"的示范工程在无锡市浒溪河展开。
劣Ⅴ类河流的有机污泥怎样能削减55%?
位于无锡市南长区的浒溪河,全长1.36公里,由于七八年未清淤泥,整条河流水下泛出大量气泡,散发阵阵恶臭,对下游古运河污染极为严重。上游段污泥深1.6米,浒溪桥段污泥深1.9米。在受到污染的底泥水体中,由于过量的有机物分解需要消耗水体中大量氧,从而导致水体缺氧、大量水生生物消亡、微生物的生存空间逐步缩小、数量和种类迅速减少、水体的自净能力也随之快速下降,水质逐渐恶化,失去原有的功能。
微生物生态修复重建技术就是在无固定设备且完全自然的状态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天然水体的自净功能,采用直接向污染河流的底泥、水体中接入本源微生物菌群,然后利用投加的微生物促进剂激活水体中原本存在的利于水体自净的、但被抑制而不能发挥其功效的"土著"微生物,并通过它们的迅速繁殖,强有力地钳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消除水域中的有机污染,对河流有机底泥起到一定的消化作用,并可在没有完全截污的情况下,通过对底泥生物氧化和水体修复,配合河流生态重建技术,有效消除水体黑臭,逐步建立水体洁净、好氧的生态系统,丰富水体的生物链,提高河流水体自净能力。
今年5月,河海大学项目组开始对无锡浒溪河示范工程河道投加本源微生物菌剂。浒溪桥至五爱路箱涵河段水面上覆盖了较多褐色的浮泥,河水浑浊,整条河都在冒小气泡。"这些微生物进入河水后,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消灭污泥。"项目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
无锡市环保局近日再次来到浒溪河取样。经过生态恢复,河流逐步形成了以菌藻共生为主,包括原生动物、后生动物、高等动物的洁净好氧生态系统。通过几个月对浒溪河直接接种本源微生物菌净化,实现了原劣Ⅴ类水质,在自然状态下(无其他任何处理设施),全河段有机污泥削减55%以上。通过持续生态维护、生态保育,逐步恢复水体中的原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浒溪河实现生态重建,全河段水体恢复至洁净状态,今后无需再实施另外的人工清淤工程。
吞食污泥的微生物会不会有害?
微生物菌种在吞食污泥后,会不会变成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承担这一示范工程的河海大学有关负责人说,吞食污泥后,有的微生物会成为另外一种微生物的食物,形成一条净水的生态链,最后有的微生物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有的则变成"小虫子"成为鱼儿的食物,进入正常的生物链循环。
在治理过程中,他们通过实验室筛选、驯化和扩大培养后,所投入的菌种是纯天然的微生物活菌制剂,不是基因工程的产品,因而不会造成水体污染,也不会影响处理后的水质。此外,各种微生物的投放会依照其生长特点和比例,使各种微生物平衡生长,形成净化水质的微生物反应链。
这位负责人表示,针对污染严重、水体黑臭的城市河道,采用直接投入经过严格筛选、培育的本源微生物制剂的治理方法,无人工曝气、无其他构筑物,投资少、处理费用低,无毒副作用,无二次污染,治理方法科学。
据了解,国内外其他类似产品菌种基本固定,而本源微生物的菌群配比具有针对性,是根据处理对象调节配比,适用范围更广;本源微生物菌剂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环境安全性;另外,本源微生物菌活菌数可达到2.9×109个/ml,比国内外同类微生物菌剂的活菌数高1~2个数量级;分解有机物能力和除臭效果、脱色效果优于美国的Clear-Ⅰ、Ⅱ和LLMO菌以及日本的EM菌,且本源微生物菌剂的价格低于同类菌剂和进口菌剂的价格。通讯员李玉芳闫艳记者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