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钊自制的生态船
江苏南京的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有一位名叫陈鸣钊的教授,虽然已经70岁开外,但一直执著于环保事业。3年前,他自筹12万元资金,成功设计并使用生态河床水净化系统。最近,老教授又和同事自筹10万元建了一个生态船,能够吃蓝藻。
生态河床60天还清秦淮河
从小读书时,陈鸣钊就对环保有兴趣,一直潜心于环保事业,后来工作又“对口”,把这一辈子都扑在了环保研究上,并且努力通过一己之力,将理论转化为成果。
2005年,他自筹了12万元资金,在南京白鹭洲公园建起了一个生态河床水净化系统。该系统对上游流下来的污水进行阻拦,再抽到6米高、由15层密封的生态床组成的一个垂直的滤器中。污水经过河床后得到初步净化,然后按照同样原理流经底座的水平滤器进行二次处理。为了过滤掉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每层生态河床里都布设了表面粗糙的过滤设施,污水先流过大卵石、中卵石、小卵石,然后依次流经粗沙、细沙,经层层净化后排出。
经过计算,陈老介绍,如果利用该河床对秦淮河水进行过滤,60天就能将水质提升,达到洁净的目的。最近他造的“生态船”和“生态河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更加轻巧,小船在水面上行走的同时,就能将脏东西吃掉。
生态小船10分钟让河水亮起来
今年,陈教授和他的同事丁老师拿出了10万元,开始建一艘生态船。
生态船长约4米、宽1米,船上有一个高约1米的“铁皮箱”,而这个“铁皮箱”正是整艘船的核心所在。以前的生态河床用来过滤水质的是鹅卵石,现在铁皮箱里装的却是镂空的小塑料球。污水通过水泵被抽到最高一层的分水池,然后流入下一层,当污水经过这些小球时,水中的微生物就会附着在粗糙的小球表面,在生物载体上逐渐形成菌群生物膜,利用生物膜的新陈代谢作用吸附、消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最终将脏水变成清水。
在古林公园西北角的湖面上,笔者亲眼见到这艘特殊的小船正在显示它的功能。湖的一侧是厚厚的污水,还呈绿色。而在小船所在湖面,湖水却非常清净。笔者计算了一下时间,从污水进入铁皮箱,直至流出净水,只用了10分钟。而按照船的清污速度,10天时间就可以将古林公园受污染的湖水治理一遍。
利用小虫“以毒攻毒”吃蓝藻
在这艘生态船的“铁皮箱”里,不仅有镂空的小塑料球,还有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小虫子,专吃蓝藻。这种小虫子叫轮虫,是一种很小的浮游生物,只有100-150微米。
用轮虫治理污水,可以说是“以毒攻毒”,因为它本身就来源于污水,只是水太脏了,它没有办法生存,但是“铁皮箱”里有足够的氧气让它们生存,还能加倍繁衍。这样,水里的污物由小塑料球解决,水里的蓝藻则成了轮虫的美味佳肴。
现在,这艘生态船还处于试验阶段,暂时被固定在一个点上。以后小船可以四处移动,为治理更多被污染的水作出贡献。但是陈教授也坦言,让船动起来又要一笔资金,自己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投资这个环保设备了,所以希望社会各界给予支持,让生态船充分发挥作用,而不致于因为资金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