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厨房、厕所排放出来的生活污水,经过生物处理,不仅变得清澈透亮,还可以对村庄绿化及农田进行灌溉。官渡区在滇池流域周边的宝丰、矣六和四甲等村成功进行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流入滇池流域的状况。
往常随便乱倒的洗菜、洗碗和洗衣水,经过固定管道,都乖乖地按规定方向流进了村里的污水处理站……这是记者近日在官渡区宝丰村采访时的所见。据了解,针对滇池流域周边多数村庄仍然不能有效地处理生活污水,村民不良生活习惯严重影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现状,官渡将修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站,让农村污水不再流入滇池。目前,官渡区矣六、宝丰及四甲等村庄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已全部完工。明年底,官渡所辖滇池流域的村庄将建30余个生活污水处理站。
宝丰村污水变清水
在官渡区宝丰村,污水通道四通八达,连接家家户户。污水通道交接处都有一个窨井盖。在村民杨应昆家里,他母亲正在院子里洗菜做饭。提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杨妈妈满脸堆笑地说:“自从有了生活污水处理站以后,再也不用愁污水往哪儿流。每天用水跟城里人一样,地上再也没有积水,非常干净。”杨应昆家的厨房有一个出水口,下面就连接着污水处理通道。
宝丰村其他村民家污水处理的情况跟杨应昆家相似,厨房或院内都建有生活污水流出口,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污水处理通道。通过污水通道,流向污水集中处理区。“过去,村里污水到处流淌,又脏又臭。污水处理站投入使用后,村子里不脏了、不臭了!”村民们高兴地说。
宝丰村生活污水处理站位于老宝象河西岸,建有4个并排连接的水池和一间房子,其中3个水池中种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每个水池的水葫芦长势呈递减状态。污水经过处理流入最后一个水池,可见些许小鱼、小虾在清澈透亮的水中游玩。“水葫芦发挥了监测仪的作用,含氮、磷较高的水池里,水葫芦长势更佳。”官渡区环保局高级工程师付继梅介绍,宝丰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投资150万元,服务人群1400余人,日处理能力200立方米。宝丰村生活污水处理站采用“污水循环及四级生态滤床”技术,这一处理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生态环境效益显著、投资少及处理成本低等优势,工程建设兼顾污染控制效果、生态效果、景观效果和基建效果,实现了整体最优。
在宝丰村污水处理站修建的同时,在其一侧还新建了一个冲水式公厕,做到了中水回用。付继梅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中水回用于冲厕、村庄绿化及农田灌溉等,有效地减少了农村面源污染负荷,再生利用了水资源,改善了地表水体环境质量。
污水处理造福村民
对于农村污水处理站的建立,村民纷纷表示拥护。“现在我们村里大部分都修新房子了,厕所不仅都在室内,还建成冲水式的,家里也没有臭味。”村民叶少洪说,小时候家里这些污水都是宝贝,大人都会留着用来浇灌农田或者菜地,但这种情况10年前就开始慢慢消失了。
在宝丰、矣六和四甲等地的污水处理站,虽然工程还处于调试阶段,但村民对污水处理工程完工后产生的效果非常期待。“统一处理后,我们更放心,也更安心。这里是我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如果我们现在污染了,子孙后代就没办法继续住了。”矣六村的李大爷说。
“这是一项对所有人都有利的工程,村民都很支持,在土地应用上也没有出现纠纷,我们尽量不占用村民大块的土地。”官渡区环保监察大队大队长李荣勋说,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站将于8月左右正式投入使用。农村污水处理站随着滇池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将进一步加大村庄污水收集处理力度,因地制宜,从村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案,按时保质完成辖区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工作。#p#分页标题#e#
处理污水节能省钱
在官渡区环保局的技术指导下,昆明市农业学校也新建了一个污水处理站。“学校每天的用水量约200吨,中水利用于冲厕、绿化等,每天可节水150吨。按每吨水费3.45元计算,一个月就可以节省1.5万余元。”昆明市农业学校有关负责人算了这样一笔账。
据了解,昆明市农业学校同样采用“污水循环及四级生态滤床”技术,此污水处理系统建成后,还在工程上面进行绿化,绝对不会对校园环境造成影响。
“‘污水循环及四级生态滤床’适用于居民社区、学校和村庄。”付继梅介绍,从生物净化原理看,“污水循环及四级生态滤床”是一项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经处理后的水能达到农业灌溉标准,杜绝了农村面源污水直接排入滇池河道的情况,对有效推进滇池水质改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