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处理工艺现状
发展至今,国内形成了分别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原水的七种饮用水处理工艺,各工艺的使用情况根据各地的情况不同面分别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
1)以地表水为水源时,通常包括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及消毒的地表水净化工艺:原水-混合-絮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用户
2)当原水浊度较低(一般在50度以下,短时间内最高不超过100度)且水源未受污染时,可采用直接过滤法。滤池应采用双层滤料或多层滤料,为提高净化效果,可考虑采用高分子助凝剂的地表水净化工艺:原水-混合-过滤-消毒-用户
3)当原水浊度高、含沙量大时,为了达到预期混凝效果,减少混凝剂用量,应增设预沉池或沉砂池的地表水净化工艺:原水-预沉池或沉砂池-混合-絮泥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用户
4)当水源属于微污染水源时,可采用生物氧化预处理工艺,以去除水中有机物及氨氮的地表水净化工艺:原水-生物氧化-混合-絮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用户
5)当水源为湖泊水库,水中藻类较多时,可采用气浮法去除水中藻类,若原水浊度也较低(小于100度),可省去沉淀或澄清单元的地表水净化工艺:原水-混合-气浮-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用户
6)当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水中含有有机物、重金属离子时,可在砂滤池后加设臭氧-活性碳处理的地表水净化工艺:原水-臭氧预氧化-混合-絮凝沉淀或澄清-过滤-臭氧接触氧化-活性碳吸收-消毒-用户
7)对于除卫生学指标外,其它指标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地下水,可采用简单的消毒地下水净化工艺:原水-消毒-用户
8)当地下水含有铁锰时,应进行除铁除锰处理的地下水净化工艺:原水-曝气-接触氧化过滤-消毒-用户
在各项工艺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在各项技术方面投入专项研究资金,逐步开发了众多的高效切能且适合中国经济水平的实用技术,这些技术主要包括:
1)快速混合,高效沉淀及过滤技术。
2)聚合絮凝药剂的开发研究。
3)安全氯化消毒技术。
4)除锰除铁技术。
5)水源污染处理技术。
6)浮动式水厂(船上水厂)技术。
7)集约式水厂(一体化水厂)技术。
8)水厂自动控制技术
2、设备器材使用情况
中国拥有大中型自来水厂2100多座,随着国内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至今,在供水中所使用的设备大部分都为国内所制造。并且,诸如各类水泵,各种阀门,混合、反应、沉淀、过滤设备及器材,混凝药剂及投加设备,消毒药剂及投加设备,常规仪表及化验设备,各类管材包括:钢管、球墨铁管,玻璃钢管、塑料管等,电渗析及反渗透设备,纯水制造设备,电气及控制设备等国内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调查显示,在自来水水厂中,流量计、液位计、传感器等在线检测仪器和泵管阀等产品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