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不仅美化环境,还能治理污水。天津市水科院科研人员研发出“人工湿地”等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处理过的水质可达地表水四类标准。
“河道净化器”促进生态修复
走进宁河县七里海湿地的“北运河下游河灌区水污染防控与河道水质保持技术研究”示范工程现场,这里的“污水处理厂”没有高大的厂房,没有机器的轰鸣声,而是一片片长满茂密水生植物的人工湿地。浑浊水体首先流到“河道净化器”:纵横交错的沟渠、池塘把大片湿地分隔成若干小块,湿地底层铺有60厘米厚的粗砾石,上面栽种着茂密的芦苇。技术人员说,这个由芦苇丛、河心绿洲、丁字坝、生态池塘等组成的“净化器”能促进生态修复,可吸收和降解污水中5%至10%的污染物。
“接下来,还没被净化的污水流进生态过滤带、人工湿地、生态稳定塘等设施继续去污。整个生态净化系统中,最核心的就是人工湿地,它的去污能力可达50%以上。”记者看到,这个蜻蜓形状的人造湿地里,栽种了黄花莺尾、香蒲、芦苇、睡莲、菖蒲等多种水生植物,很多植物还开出美丽的花朵。
水生植物都是治污高手
“这些水生植物耐污力强、净水效果好,每种植物都是治理污水的‘高手’,特别能吸收水里的氮、磷等富营养成分。”技术人员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水体水质可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娱乐用水区。
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董立新介绍,该工程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一项示范工程,采用河道净化器、强化湿地、生态过滤带、风能提水、微纳米曝气、人工湿地、生态稳定塘等多项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污水、改善水质。目前,在七里海湿地津唐运河沿线建成的2000余亩示范工程,污水日处理能力达6000吨。
董立新表示,这种新技术还能用于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目前,该技术已在本市环外河道、蓟县于桥水库周边水环境治理等工程中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