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工业大学的行政楼里,几乎每层楼都放置几台饮水器,普通自来水经过饮水器的过滤后,便成为可供人直接饮用的纯净水。
也许有人会说,如今这种净化水质的设备并不算少见,但更多人或许并不知道,这种正在广泛应用的技术,正是源于依托天津工业大学建立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膜技术实验室)。
完整的研究体系
膜是一种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可以实现对料液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而中空纤维膜则是一种具有自支撑作用的膜。
如今,膜分离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溶液或气体物质分离、浓缩和提纯的分离技术。而国内最早从事相关研究的机构,正是膜技术实验室的前身——天津工业大学于1974年成立的膜分离技术研究室。
经过40余年的发展,曾经只有两三个人的简陋研究室,如今已成为在膜技术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重点实验室。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膜技术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宇峰表示,该实验室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机理为核心,以膜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为基础,以新型功能膜及末过程开发为导向的完整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研究体系。
“我们实验室的特色就在于中空纤维膜材料和膜过程的研究,开展膜材料、膜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污水资源化、海水淡化、地表水净化、生化发酵与制药、化工分离等方面进行膜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张宇峰说,特别是在针对生物医药、能源环境等过程专用膜技术的基础研究上,该实验室的工作为中空纤维膜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带动社会发展的成果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膜技术实验室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规模在不断变大,名称也历经变更,但秉持的理念却一直没有变化。
“几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道路,这也可以算是我们的最大特点了。”张宇峰说,事实上,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支膜组件正是诞生于曾经的膜分离技术研究室。在那之后,实验室产业化的脚步就一直没有停下过。
1982年,天津工大成立了膜分离技术研究所。在此基础上,中国最早生产中空纤维分离膜的企业——膜天膜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于1992年成立。7年后,该公司联合其他企业,成立了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03年,公司又控股成立天津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
截至2011年底,新公司产品和设备应用在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工业及市政给水净化等领域的处理规模已超过300万吨/天,产品远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7月5日,膜天膜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目前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以膜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膜天膜公司一步步发展的过程,也正是实验室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科技成果放在展览室内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变成实际的产品,才能真正带动社会的发展。”张宇峰说。
面向未来的承诺
2012年,科技部对国内百余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进行了一次评审。在评审中,膜技术实验室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这样的成绩,也是对该实验室多年辛勤耕耘的最好奖励。
据了解,自成立以来,膜技术实验室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9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9项,并先后获得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目前,实验室成员共申请专利124项,包括国际专利4项,并有两项专利获得天津市专利金奖。
2012年年底,“天津市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2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天津工大召开,与会专家对实验室在技术发明、高水平论文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此次会议上,实验室主任、天津工业大学副校长肖长发郑重承诺:将会把膜技术实验室建设成具有国际高端竞争力的我国膜技术领域的公共创新平台,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对此,张宇峰表示,在未来,实验室将加大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围绕膜工程化问题,其将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在学科交叉中加强关键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相信经过实验室成员的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承诺就会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