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来水的郭公庄水厂将采用膜过滤技术对原水进行处理,这是继第九水厂、309水厂后本市第三家采用膜技术的自来水厂。技术人员说,通过膜过滤,本市将制出“纳米级”洁净的自来水。
本市最早应用膜技术制水是在2010年。第九水厂应急改造工程在本市首次大规模应用了超滤膜处理工艺。该工程采用浸入式超滤膜过滤系统,以水厂的反冲洗水等工艺用水为原水,经过混合反应、超滤膜过滤、活性炭吸附等深度处理工艺,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
“膜处理是让水通过排列紧密的、直径仅为1.6毫米的膜丝,只有水分子才能通过。”北京自来水集团水质监测中心主任林爱武说,水中的藻类、致病微生物、细菌等大于0.01微米(10纳米)的悬浮颗粒物都将被拦截在膜丝外,最后生产出的自来水,水质十分清洁。“相当于‘纳米级’自来水。”
第九水厂膜处理车间内,有几个巨大的膜处理池。池中,待处理的水浑浊,还冒着气泡。几分钟后,池中水量明显减少。在膜丝中间,有一个中央集水管,通过负压将洁净的水吸入。而膜外截留和膜反洗后的杂质将沉淀到膜池底部,随刮泥机进入泥斗,由排泥泵排出。
“送来膜处理车间的水,都是水厂中本应排放的反冲洗水等工艺用水,这些水经过处理后还能制成自来水,实现了原水100%利用,无浪费。”
第九水厂副厂长陈有军透露,目前该厂超滤膜池日处理7万立方米反冲洗水工艺尾水。“原水一点不浪费,膜处理技术使我们从制水源头就开始节水了。”第九水厂有关负责人说。
北京自来水集团负责人介绍说,超滤膜制水,在几年前还是“奢侈品”。“主要是膜丝太贵,我们用不起。”林爱武说,此前超滤膜均为进口“洋货”,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直到近两年国产产品大规模供应后价格才迅速下降至合理的范围。
“超滤膜主要应对水质相对复杂的原水,而南水北调原水经过长途的输送,水质不确定性增强,适合使用超滤膜技术。”北京自来水集团新闻发言人梁丽透露,郭公庄水厂建成后,每天将有50万立方米的原水通过超滤膜制成自来水供市民使用。
据了解,在国外,超滤膜制水规模应用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主要用于原水水质较差的情况。陈有军说,在制水工艺、技术等方面,北京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