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自家厨房的污水、洗衣服的脏水顺着下水道哗啦啦地流走,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疑问,这些污水被送到污水处理厂后,通过什么样的技术和环节处理,才能恢复正常,重获利用价值?12月7日,我们来到了盐城城东污水处理厂,采访这里的技术人员,为读者揭开其中的奥妙。
我们了解到,生活污水气味恶臭,里面包含着大量的有机杂质,泥沙、细菌、寄生虫等物质,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周围的环境中,会造成很大的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然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的清水可以排放到河道中,剩下的污泥还能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肥料使用。
历经这几步 黑臭污水变清澈
第一步:污水向集水井“报到”,较大漂浮物“出列”
城东污水处理厂生产科副科长徐毅是我们此行的向导。“要处理这些污水,首先必须先把它们给收集起来。”徐毅带我们来到两口井边,里面全是黑乎乎的脏水,上面还漂着一些垃圾。
“这是集水井。污水的收集是通过地下管网来完成的,这个管网就好比一颗大树,每家的污水会排到小区的污水收集管道,小区的收集管道就是这些树的树枝,而处理厂的集水井就是树的主干。”徐毅边打手势边说,“因为水往低处流,所以这些收集管道都是有一定的倾斜度的,是往地底延伸的。但是这些管道总不能一直往下伸展,所以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个泵,先把污水给抽上来,等管道再延伸到一定的深度再用泵把污水抽上来,这样反复,一直通到我们集水井里。”
在这个集水井旁就是一座粗格栅,它在不停滚动着,污水里的一些体积较大的漂浮物,如纸张、塑料袋等,就被过滤、拦截在粗格栅的表面,最后再落到地下归到一起。
第二步:沙砾等无机物“沉淀”,小体积漂浮物“淘汰”
徐毅说,经过粗格栅机简单过滤后,生活污水将通过几台提升泵送至四五米高的沉砂池。在进入沉砂池前,污水还要经过细格栅的第二次过滤。细格栅是相对于粗格栅来说的,齿与齿之间的距离较小,原先在粗格栅的过滤下有幸“逃脱”的体积小一些的漂浮物,在细格栅面前基本无所遁形,一个个被“卡”在细格栅的表面上。
从细格栅过去的污水被分流至两个沉砂池里,这样稍重一些的无机物,比如砂砾就会自动沉淀下去,中间悬浮着的污浊水则被送至下一道关口处理。实际前两步,就是处理上面漂浮的和沉淀下来的,将“中间”部分的水与砂砾、漂浮物分离开来。就是这些悬浮在水中的有机物,就是水质恶变的“元凶”。
第三步:水中不停供给氧气,培养微生物“吃”有机物
如果说以上两步,是对污水进行“一级处理”的话,那么下面就进入“二级处理”程序。
“这池子叫‘曝气池’,容量达到两万吨。”徐毅介绍说。我们走进池子一看,发现水里面有不少泥浆,而且已经凝结成絮状,在水里面漂浮着。“这些絮状体叫做‘活性污泥’,这些‘活性污泥’有很强的吸附作用,里面有很多的微生物。当污水来到‘曝气池’时,污水中的有机物就会一下子被这些‘活性污泥’里的微生物给吸附掉。”
徐毅说,这些“活性污泥”主要有两种培养方法,一种是自然培养,另一种是接种,就是从其它处理厂中移过来。但是自然培养速度较慢,一般选用第二种方法。
“污水在曝气池里的时间较长,要达到9个小时。”徐毅说,“活性污泥”里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曝气池里不断进行增殖、分解,这样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水缺氧了自然就会发臭发黑,这样我们就需要给水充氧,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能够继续存活下去。”
徐毅带我们来到了另一个池子边,“这个是曝气区,曝气区下面有3000个曝气头,曝气头喷出的空气都是鼓风机吹过来的,这些鼓风机每小时可以充氧8000-10000立方米。这样水就不再缺氧,微生物再得以不断繁殖。”
第四步:“清水”污泥两分离,消毒排入新洋港
徐毅边走边讲,一个很大的圆形的池子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沉淀池有4000平方米,在沉淀池里面,‘活性污泥’中的絮凝体会不断相互碰撞、挤压、吸附,从而使‘活性污泥’一起下沉。”
我们发现,池子上面的水果然清澈不少,“‘活性污泥’下沉后,就形成一个分界面,上面是清液,下面就是污泥了。当然这只是感觉上的清水,还不能饮用。”
下沉的“活性污泥”则被沉淀池水底中央的吸泥机吸送,再经过回流泵,又返回到曝气池与一级处理结束后的污水进行充分接触,又对有机物进行新一轮的吸附。
徐毅说,因为污泥中的微生物是不断进行增值、分解的,数量会增加不少。而“活性污泥”在污水中的量有一定规定,即每升水只能放3000—4000毫克,所以会剩下多余的污泥,这些污泥会经过污泥泵进行处理。“经浓缩池浓缩、匀质池匀质、脱水机房脱水,最后外运。”徐毅指着一车的污泥告诉我们,“那些都是剩下来的污泥,都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也正是这边树木长得茂盛的原因。”
最后我们来到一个方形池边,“经过沉淀池的水最终进行加氯消毒,然后排放到新洋港。”徐毅舀起一杯水给我们看,果然清澈无比。
据徐毅介绍,我市生活污水处理后得到的清水已达到《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GB18918-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