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季节性和资源性缺水地区,发展以滴灌综合技术为主要途径的设施灌溉技术,成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矛盾、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滴灌节水技术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推广应用——
从细流沟灌、膜上灌、自压膜下软管灌,到如今的膜下滴灌;从仅有经济作物能使用,到大田作物都能采用……新疆兵团滴灌节水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支点。
新疆农垦科学院书记尹飞虎介绍说,滴灌技术具有增产、节水、节肥、增效等特点,使作物平均增产达25%以上。以大田春麦为例,采用滴灌技术,平均每亩产量达583公斤,比常规灌溉增产243公斤,综合计算,每亩纯收益增加436元。同时,由于设施滴灌的发展,大大减轻了职工挖沟筑畦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常规耕作模式相比,一个棉农的管理定额由过去的25亩至30亩提高到现在的80亩至120亩,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4倍。节水滴灌的发展,还为农业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升级创造了条件,随水施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借鉴和创新相结合
滴灌技术是当前世界公认的先进节水灌溉方式。多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着力研发和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逐步形成了规划、研发、推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新疆兵团的滴灌节水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
新疆兵团农牧团场多位于河流下游或沙漠边缘,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兵团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兵团始终重视发展节水农业。经新疆农垦科学院多年研究、探索改进,先后创造了细流沟灌、膜上灌、自压微水头软管灌、膜下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兵团的农业节水灌溉经历了从大水漫灌到沟畦灌、再从喷灌到膜下滴灌阶段,走出了一条借鉴和创新相结合的节水灌溉发展之路。
专家们认为,兵团创新的“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和“大田密植作物滴灌技术”不是单一的灌溉节水技术,而是以滴灌节水技术为纽带,集成了现代农业按需配方随水施肥、高产栽培、农业机械化、农田管理信息化等多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通过滴灌技术组装并发挥其协同增产作用,保障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生态安全。
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节水灌溉技术广泛应用到棉花、小麦、玉米、蔬菜、果树等30多种作物种植上,形成了成熟的技术体系与完善的操作规范。建成喷、微灌面积1040万亩,同时,在新疆地区推广应用1400余万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成为我国在大田农业生产中应用节水滴灌技术范围最广、面积最大、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推广滴灌节水技术
“滴灌技术真是太好了!我去年种的春小麦每亩地增产100公斤,增收250元。”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啤酒大麦原种基地的种植农户王兴平高兴地说,他种植的24亩春小麦,单产从过去的380公斤提高到480公斤,主要得益于新疆兵团的滴灌技术。
2010年年初,农业部农垦局在河北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安排总面积为238.2亩的滴灌小麦、大麦、玉米试验示范工作,并委托新疆农垦科学院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旨在将兵团滴灌技术推向我国干旱半干旱粮食生产区,达到节水增效、确保粮食安全的目的。
新疆农垦科学院和相关专家早在2009年就分别赴河北、甘肃、宁夏实地考察,收集了相关基础资料,并对当地技术人员及农户进行了滴灌技术培训,制定了相关农作物滴灌技术实施方案,并在各试验示范点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据介绍,滴灌小麦在河北、甘肃、宁夏试验示范的表现基本一致,与常规灌溉相比,普遍长势均匀、健壮,单穗粒数和千粒重量都有所增加。试验示范的7个点中有5个点亩均增产超过100公斤;河北试验示范点麦后复播20亩滴灌玉米,平均亩增籽粒317公斤;各试验示范点滴灌小麦、玉米增产幅度均在15%以上,亩均节水30%以上。
试验示范点的专家普遍认为,滴灌技术节水、节肥、增产效果明显。如果将这一技术进一步完善,在较大规模条件下,小麦可增产20%以上,玉米可增产30%以上。滴灌技术可能成为未来提高粮食单产的最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