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技术 > 河道修复技术:底泥生态疏浚如何实施?
河道修复技术:底泥生态疏浚如何实施?
发布日期:2016/11/9 11:05:14

  当前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河道污染,河道污染问题的出现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提升及城市对的干扰等多方面因素,随着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河道,河道污染严重,河道修复刻不容缓。河道修复之中的底泥污染则是比较严重的污染,影响了整个河流的生态系统,下文简要介绍底泥生态疏浚,以便改善河流水环境。


  一、底泥生态疏浚的必要性


  河道污染可分为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外源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田农药废水的排放等,当外源污染被有效截污后,沉积在池底的污染物仍可逐步释放而导致河水污染,藻类繁殖,水质恶化。因此决定河流状态的重要因子中不能忽略了池底所起的作用。治理河流污染必须采取“内外兼治”的措施,既要控制外源性污染物质的输入,又要通过底泥疏浚、底泥氧化、覆盖底泥层等技术方法达到治理内源污染的目的。生态疏浚是工程、环境、生态相结合的修复技术。其目的是通过底泥的疏挖去除湖泊底泥所含的污染物,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并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


  二、底泥生态疏浚的先进性


  生态疏浚的先进性充分体现在它和工程疏浚的区别当中:工程疏浚主要是为了扩大容积而开挖土方的物理工程;而生态疏浚为生态修复工程,是在重污染区、水源地等局部区域,即符合无风险环保安全要求的场地,选择最佳施工期(生物休眠期)进行的清洁生产工艺,生态疏浚注重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保护,疏浚后基底为后续生物修复创造条件。


  三、底泥生态疏浚的实施


  1. 底泥生态疏浚的现场调查与分析


  底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底泥的时空分布特性;底泥中营养元素、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质的分布;底泥中动植物特征;河流水力学特征。其现场调查与勘测除应按一般疏浚工程的要求施工外,还必须符合环境的要求,避免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如设置防渗层,布置围埝和隔埂等。


  2. 实施底泥生态疏浚技术的关键步骤


  a. 截住外污染源


  截住点源和面源污染,这是生态疏浚的前提条件。


  b. 确定生态疏浚的地点和范围


  按实际需要和现有的物力财力,选择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为施工重点。同时清淤需考虑设置200~300m的安全范围。


  c. 确定底泥薄层


  精确疏浚深度底泥疏浚深度需多参数系统分析评估,包括:池体水文特性、河水水质及年内变化、底泥地理分布状况、基面标高、底泥土工特性、底泥土壤水运动特点、营养盐含量和垂直分布特性、释放系数、沉水植物种属类型、生物学特性和根系分布等等。其疏浚深度误差≤10cm,疏浚底泥扩散距离≤0.5m,并能为后续生物技术介入创造必要的生态环境条件。另外,生态疏浚深度应考虑沉积底泥水土界面上的高营养含量的半悬浮物的清除。


  d. 生态疏浚方式的选择


  一般有两种方式:干湖疏浚和带水疏浚。干湖疏浚是将水抽干,然后使用排干疏浚设备,如推土机和刮泥机等。这种方法应用非常有限,大多数应用在小型湖泊中。带水疏浚应用比较广泛,方法也较多,要根据污染物的特性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开挖时污染物在水中扩散所形成的二次污染。


  e. 生态疏浚设备的选择


  生态疏浚的施工应采用环保无扰动型挖泥船,尤其是疏浚头部设备,密闭和抽吸是关键。疏浚设备选择主要参数;底泥密度;<1.8g/cm3采用环保绞吸式疏浚船;>1.8g/cm3为环保斗轮式疏浚船。生态疏浚为薄层精确疏浚,要求超疏深度≤10cm,底泥扩散≤0.5m,平面平整度好,不漏疏或形成沟坎。


  e. 划定物种保护区或保护带


  当已确定的疏浚区域较大时,应专门划定一定面积的物种保护区,或留出保护带不予疏浚,作为物种因基库,疏浚以后,以保护带物种库为基点,藉自然之力繁衍扩大,力求在较短时间内疏浚区域物种得以恢复和发展。具体施工设计中也可布置成条田状,隔一疏一,待疏浚带植被4~5a自然繁衍更殖后,再疏生物保留带。具体疏一隔一宽度和间隔时间应由试验工程、生物科技积累,调查研究后取得设计参数。物种主要包括水生植物、底栖生物等。


  f. 选定适宜施工期


  生态疏浚作业最佳施工期为冬初至春末,此时开展疏浚可做到费省效高,最大限度去除营养物质。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梧州创新治水管水兴水机制 推进西江流域生
2025年,贵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将这
从预警到行动,看海口如何构建气候适应性城
宁夏首部针对地下水管理的地方法规出台
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关键在哪里?
小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宣城实践”
信息化平台将成为入海排污口全链条监管的重
桐城坚持“三水统筹”,持续改善水环境
克拉玛依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多项水质优良
扬州地下管网施工全力冲刺 观潮路实施雨污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3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4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5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8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9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10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