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国工程院新晋外籍院士Mark van Loosdrecht(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的科研及应用之路暨“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三周年成果报告会在京举行。记者从报告会现场获悉,“中—荷研发中心”成立三年以来,通过北京建筑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首创股份(600008)三方紧密合作,已经在研发、实战、学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特别是在被誉为下一代污水处理技术CREATE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研发方面进展迅速,将于明年迎来落地示范的工程应用。
此外,在污水处理工艺生物建模、集控式智慧化污水处理厂运行、PNBC京标A达标排放技术、污水处理碳足迹LCA评价等方面亦开展深入研发工作,也均进入工程示范或编程阶段。
学术层面,在《Water Research》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具有学术影响力及技术方向引领作用的SCI论文20篇;在《中国给水排水》等国内着名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篇,提交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着作权2项。
人才培养层面,培养专业技术研发人员并形成中荷研发小组;结合“中-荷研发中心”课题 ,三方启动了定位为“双博士”培养的联合培养计划。
据介绍,CREATE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研发已经取得突破型进展,“中-荷研发中心”仅用两年时间便找到适合中国低碳源水质特点的颗粒污泥培养方法,从小试、中试到工程示范(2020年内完成并投入运行)一气呵成。
北京建筑大学郝晓地教授表示,CREATE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解决了现有反应器平面占地太大、投资/运行/能耗过高之缺陷,被称之为污水处理领域的“核武器”。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教授表示,“学术国际化,技术社会化这一合作模式着实富有成效,它让我们几方均能从中受益,且获益匪浅。高校学术国际化后的技术落地一直是我们的一个瓶颈。借这种新的产学研模式,我们打开了瓶颈,使我们的研究不再无的放矢。根据目前合作进展,我们三方已拟定出联合培养博士计划,旨在进一步拓展合作内容并加深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
梵·洛斯德莱特教授作为国际污水处理与资源化领域顶级专家,早已当选荷兰皇家科学院与工程院双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并刚刚获得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成为国际水行业少有的“四院院士”。梵·洛斯德莱特教授此前也曾获得具有世界水处理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斯德哥尔摩水奖和新加坡李光耀水奖,成为当今世界获此双奖绝无仅有的学者。30年前,他率先提出可持续污水处理并资源化的新理念,开创性地实现了污水中生物塑料、藻酸盐、蓝铁矿等高附加值产品回收,并逐步实现工程化。目前,他已经成为首创股份技术研发的重要外脑。
首创股份副总经理江瀚表示,首创股份是国内水务环境龙头领先企业,随着国家的发展,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策略也适应性地调整。发展质量、业务能力、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这是国家目前新常态的发展方式。
据悉,首创股份科研方面以“中—荷研发中心”为标准,三年前作了大规模的系统性的设计,大规模的投入,目前有三个中心,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供水方面与哈工大有一个供水研究中心、另外和水环境有一个研究中心。“中—荷研发中心”起步最早,成果也是最显着,是引领业务、引领行业的。
江瀚表示,“这种前沿性的领域要想落地、生根、发芽、茁壮,科学家是我们的养分,能否吸收这些养分要看企业的基因。这就是承接科学家思想的能力,也是我们三方合作的机制所决定的,我们是一个非常软性的组织,我们的凝聚依靠的是共同的目标,是对前沿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是对水和资源、能源的再生利用的推广应用。首创股份在中-荷研发中心乃至我们所有研发中心,近两年的投入是没有上限的。三年的成果说明我们的合作模式是高效的,未来中-荷研发中心地位会越来越凸显,计划战略非常清晰,会倾注更多的资源,应该有更好的发展基础,会有更积极的领先性的成果。”
据悉,未来首创股份技术发展三年规划,将围绕产业引领、市场需求和问题导向,部署以“智慧技术”为基础的“高效技术”与“绿色技术”开发。
首创集团副总经理、首创股份董事长刘永政表示,饮用水安全、城市水环境、排水防涝、资源解决和能源循环利用、智慧水务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五大方向和需求,首创股份要以业务需求带动我们的创新,以开放创新带动自主创新,以集成创新带动原始创新,以携同创新带动内部创新。“中-荷研发中心”将基于广泛合作的基础之上,以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为两大抓手,推动行业的不断进步。以首创集团环保产业“生态+”战略为目标,首创股份计划通过技术发展带动全链条能力建设,将新技术的研发落地应用并转化为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