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截止目前,太原市城市污水排放总量为64万吨/日,6个正在运营的污水处理厂的总体设计能力仅为40万吨/日,即便这些污水厂全部满负荷运行,还有24万吨未处理的污水直排汾河。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污水厂的设计服务面积要小于实际服务面积,管网普及面小,不能覆盖全部服务人口。
"汾河流水哗啦啦……",曾几何时,汾河却一度成了"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病态河流。汾河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现在,汾河治理状况如何?成效如何?近日,"生态汾河"新闻采访团一行对汾河太原段188公里的水质污染情况进行了探访。
据悉,太原市城市排水专业规划的十个污水系统现被调整为八个,其中,北郊、杨家堡、河西北中部、赵庄、南堰五个污水系统已基本完善,城南系统随着城南污水厂的建成将逐步完善,小店和晋祠系统在太原市总体规划完成后才能最终确定,并进一步规划相应规模。
日前,采访团一行抵达了位于太原市最北端的太原市北郊污水处理厂,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北郊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8万吨/日,一期工程设计处理能力4万吨/日,而现在,该厂每天实际上只能处理2万多吨污水。在太原市为期三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其它污水处理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殷家堡污水厂(属于城南污水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为1万吨/日,实际处理能力为0.75万吨/日;赵庄污水厂设计处理能力17.8万吨/日,实际污水处理能力为14.5万吨/日;南堰污水厂设计能力6万吨/日,实际处理能力为4万吨/日。
看到上面这组数字,读者或许会有这样一种认识:太原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得到全面处理,这些污水厂处理能力"过剩",每天处理的污水就达不到预期设计的污水处理量。这种认识完全是一个错觉!截止目前,太原市城市污水排放总量为64万吨/日,6个正在运营的污水处理厂的总体设计能力仅为40万吨/日,即便这些污水厂全部满负荷运行,还有24万吨未处理的污水直排汾河。
一个表象是太原污水处理厂因少污水处理而像"大马拉小车"、大材小用;另一个表象是四成污水直排汾河的尴尬局面。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随后,记者采访了太原市市政管理处工作人员乜风义。他称,污水厂的设计服务面积要小于实际服务面积,原因是从家家户户到污水处理厂的管网普及面小,不能覆盖全部服务人口。
山西省环保厅宣教中心主任李景平经过实地调研后认为,太原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远远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直接导致四层污水未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直接排入汾河,严重影响了汾河下游沿线的居民饮水安全。
污水处理厂建成了,而且有些污水厂还在搞二期工程,可与污水厂配套的管网却迟迟没有完善起来,这建立污水厂的行为是不是有"做秀"之嫌?政府出巨资在太原市兴建多处污水处理厂,哪个污水厂的建设成本不在上亿元?就连娄烦日处理能力只有8000吨的污水厂,总投资还需6000万元。看着这么多上亿元的投资项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反而造成资源浪费,这样一种花了钱却没办好事的尴尬情形,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会大打折扣。
2006年,记者沿汾河太原段曾采访过沿线的污染情况,至今,汾河沿线的污染状况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太原市近几年的环保投资效应未显现出来,直接结果是污水处理成本加大;另一个结果是经过污水厂处理后的中水回用率低,直接排入汾河,非常可惜。
面对汾河太原段包括九院沙河和阳兴河等在内的13条排污渠的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汾河、而太原几家污水处理厂一直"吃不饱饭"的现状,记者急切呼吁太原市相关责任部门,不要浪费环保资源,增加责任心和环保意识,创造各种条件增加市政管网设施让污水厂尽快"吃饱饭",还给母亲河一张清澈的"脸".只有这样,太原市340万人才能离健康环保生活越来越近。
山西新闻网记者 郭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