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万亿内需新政”催生“项目热”,其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在5天之内,就收到500份污水处理厂申建单,这一数据接近目前全国既有污水处理厂总数(1442座)的 1/3,而这还仅是截至11月 14日的数据。申报投资预算已经占 4万亿中用于水处理行业全部投资 900亿元的一半以上。(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地方扎堆申建污水处理厂,原因不复杂。一方面,污水处理厂是少有的事权在地方、财权在中央的项目。另一方面,污水处理厂建设属于节能减排项目,可以获得银行贷款,财政投资的支持力度要大于其他项目。 内需新政,撬动地方治污积极性,是件好事。污水处理厂倘若能如期建成,又正常运营,发挥实效,对于整治排污、处理废水也大有裨益,但要把好事做好,并不简单。
现实并不让人乐观——全国已经建好的 1400多座污水处理厂,有一半还在“ 晒太阳” 呢,有的只是在应对检查时才开机,浪费巨大。据业内人士说,“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晒太阳的原因是处理费征收不到位和管网配套建设不够。”显然,若要使污水处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着力点应该在处理费征收和管网建设上。事实上,国家未来2年投资 900亿元,并不是都用于建设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都在这个盘子里。但“递上来的大都是污水处理厂申建项目,关于水处理管网建设的项目却很少”。为什么?污水处理厂建在地面摸得着,管网铺在地下看不见,而征收处理费从来都是老大难。结果可想而知,长腿已然长,短腿或更短。既然如此,谁敢保证未来 2年内新建 500座污水处理厂就能正常运营呢?
说到底,兴建污水处理厂目的在于发挥作用,而不是为了兴建而兴建。若抱着“厂子建成了,处理能力摆在那里了,就可以上报节能减排成绩了”的初衷,则必沦为“花瓶”或政绩工程。主要是冲钱而来,还是环保的责任心使然,踊跃上马污水处理厂的出发点不同,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虽然大规模财政投资支持污水处理行业建设有积极作用,但当下特别要防止为争取资金盲目设计大于实际需求的污水处理厂,从而造成新一轮投资浪费。为此,国家相关部门除了应该考虑提高污水处理厂的申报门槛外,还应该做到:对那些已有的污水处理厂还在“晒太阳”的地方要心中有数,要以实施内需新政为契机,促使这些地方的污水处理厂开足马力投入运营,而非申报新的污水处理厂;对于获批的项目,也要防止只重上马不重使用的现象发生,监督手段和惩罚手段缺一不可,以使地方审慎对待项目的申报;对那些不能落实财政投资规模的承诺,管网配套建设跟不上污水处理厂上马步伐的地方,资金更不能轻易放行。只有这样把好关,才能避免污水处理厂乱上马,也才对得起纳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