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新会战打响后,油田供水人提出了“以水保油、以水夺油”的工作思路。他们以保障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为己任,依靠科技领先、服务创优,为油田生产用水提供了“硬保障”。
一直以来,大庆油田都是靠不停地寻找地下水源来保证油田生产。然而,当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以聚驱为主的三次采油开发技术,则需要低矿化度的地表水来保证聚合物母液达到配制标准。否则,将导致聚合物用量成倍增加,采油成本大幅攀升。
对于供水公司来说,使用地面水要比使用地下水成本高出很多。现在使用的两座地面水库由于缺水和水质污染,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水质和水量。即便这样,供水公司还是坚决关闭了齐家、喇水、八百垧等地下水源和水厂,以保证采油一厂、采油三厂、采油六厂以及采油二厂南二三区等生产用水。目前,采油三厂的生产用水,就是供水公司销售公司切断了红卫水源,专门为其调入的地面水。
与此同时,供水公司集合了研究所、设计所、供水二分公司科研攻关队等一大批优秀科技人员,积极开展降低水矿化度的研究工作,并在中引水厂建立了规模、形式以及技术在国内其他水厂甚至高等院校都绝无仅有的水处理技术实验基地,在那里进行了近3年的艰苦试验,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宜大庆地表原水特点的水处理技术,使油田生产“喝上”低矿化度水不再成为“老大难”。
“科技领先”的工作部署,让供水公司各级科技人员紧紧围绕实现原 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这一中心,大胆创新,全年共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及现场试验2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10余项,为油田产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技保障。
其中,针对临江地区浅部地层划分存在分歧,潜水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研究尚属空白这一问题,供水公司开展临江至四站地区地下水形成自然条件、目的层分布、厚度、富水性等研究,为采油十厂新的产能区块用水提供了保障。
为解决粉细砂层水井钻凿成井难、产量低、易出砂、水井寿命短这一技术难题,保障采油十厂等相应地质条件地区供水,供水公司科技人员通过研究不同的泥浆调配、管材应用、筛管间隙、砾石级配等要素,与含水层渗透性相结合,总结出适合粉细砂层的水井钻井特殊工艺,使水井产水量和水井寿命提高了1/3。
2008年,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供水公司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其中3项已申报油田公司评定验收,5项申报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