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市十二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有19项建议案直指武汉的水环境问题。昨日,建议案办理期已过半,市人大代表视察武汉排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市水务局向人大代表汇报办理情况。多位代表建议,政府应建“雨污分流”的排水管网体系。
连日的暴雨对武汉的排水系统提出考验,昨日,有近半数代表提到管网设施建设问题。葛文凯代表表示,实现“雨污分流”,能有力缓解水污染压力。吕金芝代表称,排污口、污水处理厂与管网应该相互协调、配套发展,后者跟进不及时不利于污水的处理。
市水务局局长张铁兵表示,政府计划再新建1200公里地下排水管网,长度可绕武汉两周半,以根治管网不足的问题。明渠疏导方面,今年拟投入4亿元,整治明渠6.2公里,完成34条主要明渠治理规划。
【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葛文凯表示,大雨一下,夹着污水、垃圾都进入湖泊,使得水质急剧下降。这种一边治理湖泊,一边污染的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雨污不分”。市人大代表李俊桥建议,政府要下决心搞基础管网建设。
【政府回应】
张铁兵表示,沌口、东湖高新等开发区局部区域已经实行“雨污分流”。如果全武汉建成完善的管网,至少还需新建1200公里管道。他透露,“刚刚成立的武汉水资源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就是为了搭建包括管网建设资金的平台,目前已获得授信金额达148亿元,3—5年内全部到位。”
南湖治理迫在眉睫
【代表建议】
今年两会期间,有12位代表提出三件建议案,要求加快南湖治理。 【政府回应】
市环保局表示,由于南湖周边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尚未完善,污水无法完全收集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该局一方面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全面实施截污工程,同时也配合建设、水务等部门落实市政府有关治理南湖污染的方案。
【代表建议】
吕金芝代表建议,水务局作为水环境治理牵头单位,要做好协调工作,联合多个部门,形成合力。“治污是一件系统工程,要有长远规划,光凭一个部门是搞不定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华芳表示,要向莱茵河学习水体治理,摸索出一条长效机制。
【政府回应】
市水务局表示,在自然湿地及水利保护上,该局正在与林业部门加强协作,实现无缝对接,将湖泊、水库和自然湿地保护工作结合起来。作为水体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牵头人,将进一步发挥协调作用,为市政府提供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