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因此,解决好直接关系民生的水利问题,既是中央的重托,也是群众的期盼,更是时代的要求。
近年来,晋宁县水务局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为己任,抓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入滇河道整治和绿化”三项重点,倾力打造民生水利建设的“三驾马车”,并以这“三驾马车”为龙头,全力拉动民生水利建设,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改善了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改革发展的成果。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引来清泉润民心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广大农村群众身心健康、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晋宁县大部分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年代较早,管网老化、锈蚀严重,部分工程早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供水保证率极低。更让人担忧的是,部分未解决人蓄饮水难的村庄,生活饮用水多来源于浅层地下水,未做任何处理便直接饮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群众的急难就是首要任务,在全国上下掀起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当中,晋宁县委、县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工作力度,在地方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解决群众饮水难作为政府为群众做的实事之一,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工程,争取使全县广大农民都喝上达到饮用标准的饮用水。
作为县属职能部门,晋宁县水务高度重视这一民生问题,深入乡村调查研究,落实责任,落实项目,积极筹措资金,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人饮安全工程顺利推进。2008年,市级下达给晋宁县农村9371人饮安全项目,目前全县已完成8100人,涉及4个乡镇9个村委会20个村小组,共9件。建设中共完成管道安装74.71km,建设蓄水池9座,蓄水量730m3,完成土方1.53万m3、石方143m3、砼45m3、钢筋砼135m3。总投资244.16万元。余下1271人的饮水安全项目也将于本月底竣工通水投入使用。
晋宁县晋城镇关岭村委会的河堤湾村,坐落在大河水库上游却守着水库无水喝,村里经济条件稍好的几家村民用土办法接了“自来水”,但安全却得不到保障。今年县水务局实施了安全人饮工程后,全村87人终于喝上了真正甘甜洁净的自来水。村民小组长杨春荣高兴地说:“河堤湾人为建大河水库牺牲了不少,现在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给我们接通了自来水,以后村里人再也不用为水奔波了。”
今年受益于该项工程的还有新街乡孙家坝村,那里是云南第一个奶牛村,村里原有的自来水管网建成于1985年,如今已老化,不符合安全饮水要求了。看着清澈的甘泉流进家,村里80多岁的王奶奶高兴地说:“感谢你们让我们用上喝上了好水,我们现在是家家装上水龙头,人人喝上放心水。”
据了解,为确保水利工程建成后能长期发挥效益,晋宁县在工作中强调“谁建谁所有,谁管谁受益”的原则,注重受益农户的参与意识,对用水设施管理采用合作管理、村民小组管理等方式,建立用水户协会,在各村选择责任心强、威望高的人进行管理,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
全力整治病险水库
除险加固解民忧
晋宁县的水库大多数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大部分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不仅效益难以充分发挥,而且成为重大安全隐患。经过2007年的普查、评估,在全县已建成的70座小(二)型以上水库中,有病险水库38座,病险率为54.3%。其中,二类坝14座,三类坝24座,三类坝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16座。这些病险水库点多面广量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防洪标准低、大坝稳定性差、坝体坝基渗漏、建筑物老化损毁、金属结构锈蚀、机电设备磨损严重,不能正常运转等突出问题。尤其让人日夜担忧的是,大多数的水库均位于城镇、村庄或重要基础设施上游,这些带病上岗的病险水库,就像一把把高悬的利剑,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十一五”期间,中央提出投入510亿元,用3年时间完成全国620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给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晋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用3—5年的时间,完成病险水库(三类坝)的除险加固任务,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为民解忧。
其实,早在2003年11月,晋宁县就在财政保不了工资的艰难情况下,争取中央国债资金1500万,采取省补助380万元,市补助200万元,县配套179.43万元的方式,对险情严重的双龙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双龙水库位于宝峰镇双龙村,距县城昆阳8公里,是一座具有农田灌溉、防洪保护和人畜供水功能的中型水库,担负着下游县城、村庄及国家重点工程的光缆通讯、昆玉铁路、昆玉公路等重要设施的防洪保护任务,保护面积约3万亩、人口约4万人。该水库兴建于1954年,经1958和1978年两次扩建后,总库容为1224万立方米,控制径流面积为66.7平方公里。由于年久失修,双龙水库出现了主坝右岸绕渗、4座副坝不同程度渗漏、二副坝出现管涌等“病险情”,于2002年2月被水利部大坝安全鉴定中心确认为三类坝,即存在安全隐患的病险水库,危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03年11月21日,双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5年9月12日全部完工清场。整个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内容为主坝、4座副坝除险加固;新建输水涵管;老底涵钢管衬砌;溢洪道加固和排涝站改造等。
2007年6月21日,双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通过了由省、市、县有关单位和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验收,“病”愈上岗,恢复了正常功能,充分发挥其调洪能力,消除了对水库下游的威胁。
今年晋宁县又投资6458.97万元,对柴河、大河、大春河、合作、龙洞冲等5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其中,仅柴河、大河2座水库投资就达4589.93万元。这两座水库是晋宁县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型水库,是昆明市的重要水源供给地之一,年均为昆明市供水达3200万立方米,并承担着下游11万人、9.7万亩的农田灌溉及防洪任务。经过40多年的服役,如今两大水库已“多病缠身”,不同程度存在着防洪标准低、大坝稳定性差、坝体坝基渗漏、建筑物老化损毁、金属结构锈蚀、机电设备磨损严重,不能正常运转等突出问题,对水库实施大“手术”已势在必行。今年5月,经国家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复核,柴河、大河水库被列为中央项目进行除险加固,总投资为4589.93万元,其中,柴河水库1901.13万元,大河水库2688.8万元,建设资金分摊比例分别由中央承担80%,省里承担10%,市县承担10%,整个建设工期为2年。目前,5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正在按计划紧张施工中。
入滇河道扩路植绿
综合整治添民乐
“过去,人走路都要随时担心别掉下河里;现在车可以顺柴河一路开通头,我们种田是方便多了。还有河岸上栽得整整齐齐的树,我们乡村越变越漂亮了!”看着眼前面貌一新的柴河,上算段七的村民们都高兴得直夸。
柴河是晋宁县最主要的入滇河道,发源于六街新寨,全长14.11km,上游的柴河水库是昆明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之一。柴河流域的综合整治是晋宁县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工作的重点。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晋宁县决心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在柴河流域高标准做出综合整治样板,为全县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工作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按照两岸拆迁,开辟空间,架桥修路,道路通达的要求,柴河目前已恢复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河堤16.55km,栽下的天竺桂、小叶榕等乔木已是枝繁叶茂,河岸上自然生长着茂密的芦苇丛以及各种绿色植物,河里已看得见丰茂的水草,柴河漂亮的原生态景观再次呈现出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在对柴河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的同时,晋宁县水务局在其小流域内实施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采取坡耕地治理、小型水保工程、植物防护、封禁治理四方面的综合措施,完成坡改梯50.67hm2,种植水保林33.33 hm2,经果林23.33hm2,保土耕作179.33hm2,封禁治理713.33hm2,塘堰整治2座,谷坊3座,拦砂坝2座,溪沟整治0.42公里,建蓄水池(窖)80口。
目前,晋宁县柴河综合整治工作已投入资金888.71万元,其中柴河综合整治772.9万元,柴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15.81万元。
柴河综合整治的成功是晋宁开展入滇河道治理的大手笔和点睛之笔,为全市及晋宁县入滇河道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目前,该县已结合实际,为境内的8条入湖河道整治和绿化制定了个性化的实施方案,量身打造最佳的河道环境。同时,为确保滇池入湖河道绿化工作按质、按时、按量完成,晋宁县委、县政府突出重点,在柴河、东大河建样板林,由县水务局负责完成,为全县入湖河道绿化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截止目前,8条滇池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效果明显,河道清淤长度79.29km,清淤土方及垃圾20.87万m3,沿河39个村堵口查污、截污导流工作已全面展开,拆除违法和临时建筑7572m2,恢复河堤70.74km,河道绿化73.45km,植树14.95万株,占河道总长的84%,完成禁养畜禽323696(头、只),全县8条滇池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已投入资金5147.31万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晋宁水务工作已跨入了人水和谐、持续利用的环境型水利时期,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事关民生的重点项目依托,全力推进民生水务建设,不断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拓宽水利服务渠道,大力发展水利经济,为晋宁经济社会的发展再建新功!”晋宁县水务局局长宋常喜的这番话,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利现代化美好蓝图!